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倫敦地鐵地圖

2009/09/11
倫敦地下系統(地鐵)的圖示是大眾運輸資訊的里程碑,也是平面設計的經典之作。
【前言】
認識設計,不必讀枯燥乏味的歷史,透過84件設計史上最經典的傳奇逸品,深入淺出的有趣故事,培養你對當代設計的鑑賞力。本書透過英國金斯頓大學設計史學權威,凱薩琳.麥克戴蒙(Catherine McDermott)和希拉蕊.貝揚(Hilary Beyer)的文字,搭配全書經典設計圖片對照,是最快速的設計入門。
一眼看懂世上最複雜的地鐵系統
倫敦地鐵地圖
倫敦地下系統(地鐵)的圖示是大眾運輸資訊的里程碑,也是平面設計的經典之作。它以兩種方式來嘲笑傳統的地圖繪製先例:它扭曲了中央區域的比例,將其放大,如此一來,複雜的脈絡才能夠清楚顯現;還有就是把路線方向限定在平行、垂直和對角三種,與其說它是地圖,它還更像是電路圖。
在兩次大戰間,倫敦交通局(London Transport,簡稱LT)成為現代設計的先鋒,它由一位極具遠見的人士,即法蘭克‧皮克(Frank Pick)所帶領。皮克於1906 年加入倫敦地鐵公司,並在1916 年委託英籍書法字型設計師愛德華‧詹斯頓(Edward Johnston)負責設計鐵路標誌,這種具有現代感的無襯線字體和紅色牛眼符號至今仍在使用;他也為倫敦交通局建構企業識別標誌。當皮克在1930 年代晉升為副主席和倫敦乘客運輸委員會(London Passenger Board)的執行長之後,他擴大了自己的願景,委託國際知名藝術家,像是美國的愛德華‧麥納特‧考佛(Edward McKnight Kauffer),英國的愛德華‧包登(Edward Bawden)和葛拉漢‧蘇沙蘭德(Graham Sutherland)等人,來為地下系統設計海報。
如這張素描所示,貝克將地鐵路線畫得有如電路圖一般。亨利‧貝克(Henry C. Beck)是倫敦交通局的電力繪圖員,地圖出自他1931 年畫在學校教科書上的一幅素描。皮克認可它的原創性,並在1933年首次試印。地圖一經出版,請參照左頁圖,簡明清楚的特性讓大眾一目了然,於是它大受歡迎,是搭乘急速晉升為世上最複雜的地鐵系統時,不可或缺的旅行良伴。貝克後來成為一位自由繪圖師,不過仍在往後的二十年間繼續他的地鐵地圖繪製工作,不斷地調整,不斷地修正,直到1959 年為止。地鐵地圖雖然幾經調整,依舊能夠反映出貝克的原創性,在問世七十年後,它不但跟得上時代也保有良好的效用。
Designer's Profile
關於亨利‧ 貝克(Henry C. Beck,1903-1974)
1. 倫敦交通局的電力繪圖員,倫敦地鐵圖源自他1931 年在學校教科書上所畫的一幅素描。2. 貝克在後的二十年間繼續他的地鐵地圖繪製工作,不斷地調整,不斷地修正,直到1959 年為止。3. 即便倫敦地鐵圖的繪製極度複雜,據說貝克最初只獲得五基尼(Guinea)的酬勞。
(本文轉載自凱薩琳.麥克戴蒙,希拉蕊.貝揚新書《不敗經典設計》,陳品秀譯,原點出版)

古北口肉丘墳 堆滿無名英雄

2009/09/10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東旭】
古北口司馬台長城雄偉俊秀,是歐美背包客的最愛。記者陳東旭/攝影
距北京市區一百五十公里與河北承德交界處有個小鎮,它是七十多年前揭開長城抗戰的古北口鎮。卅三年前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拍攝的「八道樓子」就是描述當年古北口的抗戰史實。
這部電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愛國主義的主流意識下,十分賣座,稍微上年紀的人都知道,裡頭主角狄龍、傅聲、戚冠軍、姜大衛、陳觀泰等一線明星。情節描述七名中國軍人死守八道樓子(長城上的敵樓編號),造成日軍一百六十多人死傷,日軍攻陷後為此豎立「支那七勇士之碑」並鳴槍敬禮。
古北口鎮是兵家必爭之地,一九三三年的「長城抗戰」更是聲名大噪,長城抗戰共打了七十八天,主要戰場在北京的古北口與河北的喜峰口,因為武器不行、通訊差,國軍死了八千多人,許多還是第一次上戰場的學生兵,他們有愛國熱情,但卻經驗不足,古北口鎮有一處「肉丘墳」,裡頭堆滿三百多個沒有姓名的愛國青年。
抗日戰爭的古北口戰役,死傷許多年輕學生,在當地堆起「肉丘墳」紀念。記者陳東旭/攝影
不過日軍也付出慘重代價,死了六千多人,過程中還不斷遭到廿九軍大刀隊的偷襲,是自一九三三年「九一八事變」以來,首度擊破日軍不敗神話的戰役,振奮當時人心。
但古北口的長城抗戰不若同時發生的河北喜峰口長城抗戰有名,主因是古北口是國民黨軍單獨打的,喜峰口則以「國共合作」的方式共同抗日,以致古北口的抗戰宣傳與史蹟維護一直不如喜峰口。從當地「古北口戰役紀念碑」即可得知,紀念碑的落款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主席何魯麗,而不是中共中央。
隨著兩岸和解邁向新局,古北口鎮希望有關方面也能著重古北口抗戰的歷史地位,維護史蹟、推動兩岸交流,讓更多青年學生與當年的遺眷、後代來此緬懷歷史。
其古北口鎮鎮長助理王長青表示,古北口除有豐富的抗戰史實外,一千多年來是京師北大門(有古御道);有數百、上千年的大小古廟,是具濃厚文化底蘊的古鎮;鎮內的「司馬台長城」是北齊長城與明長城修建而成,它的驚險與奇美受到眾多歐美背包客青睞,被譽中國長城之最。
【2009/09/07 聯合報】

宋代石窟 21尊佛首被搶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2009.09.13 04:07 am

有九百多年歷史的陝西省黃陵縣萬安禪院,日前寺內的廿一尊宋代佛首被搶,警方連日來追捕已捕獲兩人,但第三名嫌犯攜帶全部佛首繼續在逃。
中新社報導,黃陵縣地處陝西省中部偏北,因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陵寢而馳名。萬安禪院石窟位於黃陵縣雙龍鎮峪村,建於北宋始聖二年(一○九五年),是一座有九百餘年歷史的大型洞窟,石窟依山開鑿,坐西朝東。保存有大小造像千餘尊,造像遊記、題記、題刻十餘方,雕刻精細,題材豐富。
窟內四壁有大日如來、藥師佛、釋迦尼佛、千手觀音、觀音、八大菩薩、五百羅漢群像等。今年七月通過陝西省專家評審認定,並建議上報中國國家文物局審批。
九月四日下午,三名遊客模樣的男子衝入禪院文管所辦公室,捆綁三名文管所工作人員後,搶奪手機、現金、鑰匙等物,砸碎捐款箱,盜走現金。隨後用工具將身高約九公分至十五公分的宋代石刻佛像的頭部敲下,一共敲下廿一尊佛首。
【2009/09/13 聯合報】@ http://udn.com/

非洲「後衝突社會」的省思

2009/09/13
非洲自九0年代起內戰衝突不斷,遍及西非、中非及東非各國,飽受戰爭衝突所苦的國家包括賴比瑞亞、獅子山、剛果民主共和國、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蘇丹、索馬利亞、莫三比克、及安哥拉等。
非洲自九0年代起內戰衝突不斷,遍及西非、中非及東非各國,飽受戰爭衝突所苦的國家包括賴比瑞亞、獅子山、剛果民主共和國、蒲隆地、盧安達、烏干達、蘇丹、索馬利亞、莫三比克、及安哥拉等。另外,幾內亞比索、茅利塔尼亞、查德、中非共和國、及剛果共和國亦曾經歷動亂不安。這些戰爭和動亂不但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更重挫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衝擊其族群社會的融合,因此如何在衝突結束後,達成和解,以確保這些社會不再重蹈覆轍,就成為後衝突(post-conflict)研究的分析重點。個人目前進行田野訪談的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兩個西非國家,在上世紀末期和本世紀初期經歷內戰衝突長達十多年,雖然分別在六、七年前結束內戰,但仍未完全走出後衝突社會的陰影。
後衝突分析的時間點通常以停火協議為基準,不過由於許多交戰團體不斷違反停火協議,因此有時亦以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進駐時間開始計算。這段期間的首要工作是解除武裝和解除動員,就是移除造成衝突的工具和人員。解除武裝若是未受監督、執行不能徹底,叛軍很有可能在未來拾起藏匿的武器繼續製造動亂,安哥拉九0年代初期未能有效解除叛軍的武裝,讓該國的內戰再啟,人民多經歷十年的社會動盪。
接下來的是政治秩序的建立與和平的維持。在非洲若沒有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Peacekeeping Operations,簡稱PKOs)的進駐,停火協議容易遭受破壞,政治秩序無法建立,和平更是難以維繫。雖然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成員經常是各有盤算,但除了少數特例外,它們對於通過決議、授權成立維和部隊及提撥經費,來協助非洲內戰衝突國家建立秩序,倒是有所共識。賴比瑞亞的聯合國維和部隊(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Liberia,簡稱UNAMIL)至今仍然未撤離,獅子山則是在聯合國維和部隊(United Nations Mission in Sierra Leone,簡稱UNAMSIL)撤離後,靠聯合國和平建立基金(UN Peacebuilding Funds)支持的新機制─The 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Office in Sierra Leone (UNIOSIL)繼續協助該國達成和平穩定。
政府機制和政治制度的建立,是後衝突社會的第三個議題。對非洲國家來說,這是希望政府能夠順利運作,並透過新的憲法,建立各方都能接受的政治制度,讓不同的政治力量都有政治參與,將導致內戰衝突的因素降到最低。奈及利亞是多元族群社會,聯邦體制和更細膩的地方分權,加上總統和副總統必須來自不同的區域、總統當選人的選票必須有全國性等規定,讓它雖不時經歷族群衝突或地方抗爭,但都不致於惡化成為過去近乎種族滅絕的內戰。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總統選舉採取兩輪的絕對多數,則是希望產生普遍能夠接受的國家領導人。
後衝突社會重建的第四個議題是難民的回歸及叛軍重新融入社會,前者是流離國外的難民之重返,後者則是希望透過各種教育、職業訓練計畫、創業基金等,讓叛軍在放下武器後,可以回到社會。難民重返後,若其家園遭到破壞,政府是否應該提供賠償金,協助重建,是目前賴比瑞亞和獅子山仍然在辯論的議題。部份叛軍加入政府軍,從敵人變成同志,磨合是否平順,為最重要的考量。此外叛軍解甲後,是否能享受退役軍人的待遇,則是棘手的問題。
第五個議題為民主選舉和民主鞏固,民主選舉若不能達成「自由、公正、透明」三個基本要求,將會影響新政權的合法性。國際觀選團的背書,確實有其必要。獅子山在內戰結束後已舉行兩次總統選舉,並經歷民主鞏固要件的政黨輪替,賴比瑞亞的鐵娘子強森─瑟麗芙(Ellen Johnson-Sirleaf)女士目前聲望仍高,且是國際社會最能接受的賴比瑞亞政治領袖,但她年紀已近七十,又沒有明顯具威望的接班人,若是明年年底大選她不參與,是否會有軍閥或其他人權記錄不良的政治人物出線,讓人擔憂。
最後一項,但也是非洲後衝突社會最受重視的議題或過程─如何在內戰衝突後達成社會和解及轉型正義?其中真相和解委員會的成立幾乎已成必要。在和解的重要考量─轉型正義中,有恢復正義、追溯正義和報復正義之不同看法,真相和解委員會必需有共識。賴比瑞亞的真相和解委員會沒有按照其組織成立的法律規定,讓加害人和受害人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使得各項指控或是否認都無法經過交互質問而有所釐清之前,就在今年六月公布報告,讓受到指控的加害人可因程序缺乏正義,而拒絕接受該委員會的陳述。更嚴重的是該委員會有成員對報告持不同意見,並發表其個人看法。這份沒有共識的報告,讓真相和解委員會失去公信力,不但真相不明,更無法達成和解,成為該國未來和平穩定的隱憂。
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在內戰結束多年後,到處仍然可見戰爭留下的斷垣殘壁及廢墟,百廢待舉,基礎建設的重建仍是舉步維艱,但人民對內戰衝突的厭惡和唾棄,至少讓他們不希望再被政治人物利用,而願意努力經營一個沒有戰爭恐懼的未來。從後衝突社會的研究來看,若所有造成過去戰爭衝突的因素都已消失,後衝突社會就成為正常社會,但從這兩國目前的情況看來,顯然要脫離後衝突社會還有很長的一段歷程。
【2009-09-13 聯合新聞網】

綠色革命之父 布若格過世享年九十五

2009-09-13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郭希誠】
幫助農民提高產量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學者布若格在德州家裡過世,享年九十五歲。
布若格在落後國家提倡種植高產量作物,幫很多國家解決糧食問題,帶動所謂的綠色革命,他在一九七零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依據統計,由於他的推動,一九六零到九零年,世界糧食產量增加一倍。有些國家更因為引進新品種的糧食作物,產量增加四倍。
布若格是美國愛荷華州一個農夫的兒子,由於住的地方人口稀少,一直到初中唸的都是全校只有一間教室的學校。他十幾歲的時候,碰上經濟大恐慌。後來進了明尼蘇達大學森林學系,也在明尼蘇達大學拿到博士學位。
在私人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以後,布若格進入洛克菲勒基金會,推動增加糧食生產的工作。一九六三年起,擔任國際玉米小麥改進中心主任,訓練出一批農業科學家。一九七九年起,轉換跑道在康乃爾等學校任教。一九八六年又創辦世界糧食獎,每年提供二十五萬美金的獎金給對糧食增產有貢獻的人。

東方辛德勒 何鳳山杉原千畝留光輝

2009-09-13
新聞速報
【中央社】
 納粹德國在各集中營集體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是人類歷史永恆創痛,但中華民國外交官何鳳山、日本外交官杉原千畝在危難中營救猶太人,留下人性光輝例證。
 何鳳山生於1901年9月10日,1938年到1940 年任中華民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當時納粹德國併吞奧地利,許多猶太人欲逃離納粹魔爪,但多國駐維也納領事館已不再發簽證給猶太人,許多猶太人性命危在旦夕。
 基於人道立場,何鳳山抵抗長官、駐德國大使陳介的命令,簽發2000到4000張「救命簽證」給猶太人,讓他們前往上海,再轉往其他國家,逃過被屠殺的命運。
 1997年何鳳山過世後,以色列政府於2001年授予何鳳山「國際義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稱號,為中華民國官員第一人。
 與何鳳山事誼相互輝映的還有前日本駐立陶宛外交官杉原千畝。
 杉原千畝1900年生於日本岐阜縣,持節立陶宛期間,有許多猶太人希望及早避免納粹掌控,杉原千畝不顧日本外務省訓令,擅發2000餘張日本過境簽證給猶太人,拯救超過6000人的性命。
 日本戰敗後,杉原千畝與家人成為戰俘,在收容所待了1年,返回日本後又遭日本外務省誤解為與猶太人有金錢交易而免職,晚景堪憐。直到以色列政府頒給杉原千畝「國際義人」稱號後,日本外務省也稱其為「具有勇氣做出人道行為的外交官」,終獲平反。
 德國商人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曾努力營救猶太人,其事蹟被拍攝成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並獲第6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何鳳山曾被稱為「中國辛德勒」,杉原千畝則有「日本辛德勒」美名。
 波蘭神父聖國柏(St. Maximilian Kolbe)1941年被送入惡名昭彰的奧希維茲(Auschwitz)集中營。某個悶熱的晚上,1個猶太人逃跑,集中營規定若不能找回這個人,就要殺10個猶太人連坐懲罰。
 這10個人選出後,其中1個人哭喊「我的家人該怎麼辦」?聖國柏這時站出隊伍對納粹軍官說,「我是一位波蘭天主教神父,我願代替他死,因為他有妻子兒女」。聖國柏求仁得仁,1982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JohnPaul II)將聖國柏列為殉道聖人。
 納粹無情,人間有情,何鳳山、杉原千畝與聖國柏的事蹟已是最佳見證。980913

毛澤東時代的最後舞者

2009-07-29
作者/李存信 譯者王曉雨【出版資訊:時報出版:2009 台北,ISBN:9789571350516】
本書《毛澤東時代的最後舞者》封面
書摘》摘自第七章 十一歲孩子離開家
在我十一歲那年冬季,有一天我們正在學校背誦《毛主席語錄》,校長突然帶著四個相貌威嚴的人來到我們冰冷的教室,這四人穿著中山裝,外套領口有著人造皮毛。
出了什麼事?我馬上聯想到牆上寫字的事情。我正想著,校長告訴大家一個驚人的消息,這四人是毛主席夫人江青從北京派來的代表,他們來這裡挑選有天分的學生,去北京學習芭蕾舞,為文化大革命服務。校長要求大家起立,高唱我們每天都要唱的〈東方紅〉: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嗨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我們一邊唱著,四位首長一邊出入過道,查看每個人。他們選中一個大眼睛姑娘,她有一張漂亮的臉蛋和一口整齊的牙齒。然後,四位首長一聲不響從我面前走了過去,就在他們邁出教室門口時,宋老師猶豫了一下,拍了一下最後跨出門那位男士的肩膀,用手指了指我,「那個孩子怎麼樣?」她說。
那人朝我這兒匆匆看了一眼。「好吧,他也來吧。」他隨興地說著,用的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大眼睛姑娘和我跟著代表們來到校長辦公室,這是全校唯一一間燒著炭火的房間。火爐是廢鐵桶改裝而成,從中伸出許多朝著各個方向的管子,看上去像蜘蛛腳。儘管如此,房間仍然很冷。
已經有其他被選中的孩子在辦公室裡,我數了一下,共有十個。孩子們穿著各自家裡縫製的厚棉襖,厚棉褲,站在這冰冷的房間裡,看上去像一個個小雪球。「脫下全部衣服,只留短褲!一個個排隊上前!」一個戴眼鏡的人命令道:「我們要測量你們的身體和試驗你們的柔軟度。」
所有孩子緊張地站在那兒,沒有人敢動。
「你們怎麼啦?沒聽見嗎?脫下你們的衣服!」校長斥喝道。
「對不起,」一個男孩羞怯地回答:「我裡面沒穿……內褲。」
令我驚訝的是,那天只有我穿了內褲。那短褲是哥哥們穿過的,許多破掉的地方,娘用破布一針一線補上去。十個孩子藉由我這條短褲,一一完成體檢。
這些官員測量了我們的上身和腿部,脖頸長度,甚至我們的腳趾頭。輪到我時,一個人將我的兩腿向外扳開,另一人按住我的肩膀使我動彈不得,第三個人用膝蓋頂住我的後腰,同時用力將我的雙膝往後扳動,以測試我髖骨關節的聚合力和韌帶柔軟度。
那一下很疼,感覺一切都在那一剎那斷裂了。我本想叫出聲來,但為了一個倔強的理由我沒叫,可以說是一個男孩子的自尊吧,我咬緊牙關忍住。
檢測結束時,只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被選中進入下一輪,我就是那男孩。我既興奮又害怕,我不知道接下來會怎樣。那幾位代表提到「芭蕾」,但我對芭蕾的瞭解,僅止於我看過的電影《紅色娘子軍》,其他一概不曉得。
接下來幾天,體檢的事成了學校和村子裡的熱門話題。爹娘起先對此一點也不興趣,對他們來說,除了種田,我沒有其他的路可走,我們家的人沒有藝術天分。幾個哥哥和同學還逗弄我:「跳個芭蕾舞步給我們瞧瞧。」
對我而言,最令我心動的其實並不是芭蕾舞,而是有機會去北京,那兒有我們熱愛的毛主席。幾個星期後,我去公社辦公室參加下一輪體格測驗。這次他們事先寫信給家長,要求參選者必須穿內褲。
這次選拔更嚴格。一位老師將我的一條腿往上.起,另外兩位抓住我另一條腿,不讓它有一點彎曲。他們不斷問我痛不痛?當然痛,簡直就像酷刑!但我決心被選上,這也許是我唯一可以吃飽肚子的機會,因此我保持著微笑並且說:「不痛,一點也不痛。」於是,他們將我的腿越.越高堅強些,再堅強些!你可以忍受這痛苦!我不斷告訴自己。
過了公社這一關,我又進入了縣、市和省裡的測試。在市裡體檢時,我年幼時烙傷留在胳膊上的疤痕被發現了,一位北京來的老師要我接受醫學檢查。
「那孩子的傷疤絕對會隨著孩子長大而變大。」醫生說。我的心沉了下去,我唯一跳出深井的機會消失了!
幸運的是,體檢結束後,我又繼續接受其他各種能力的測試,對音樂的反應,對毛澤東思想的理解等。他們也檢查我們家的背景,往上查了三代。挑選我們這批人時,毛主席的社會主義原則非常重要。
他們認為最可靠的代表是工人、農民和解放軍戰士,如果家庭三代中有富人、受過教育者,孩子會被視為階級敵人遭到淘汰。江青想培養我們成為可靠的接班人,所以我們的背景必須純潔、安全和可靠。
整個挑選程序的最後一道關卡就是北京來的官員訪問家庭,他們要求見到每一個人─父母親,兄弟和祖父母,看看他們的身體狀況如何。我再度陷入不安,我擔心娘的個子太過矮小,還好娘爽朗的性格和爹良好的外形讓那天順利過去了。隨著一天天,一週週過去,北京方面都沒有下文。
希望在我心中一天天黯淡,我從失望變成絕望,變得不愛說話,縮進自己與世隔絕的天地裡。最後,家裡每個人也都不抱希望了。
然後有一天,就在爹吃完午飯準備回去幹活,一群人突然來到我家。他們有村裡的幹部,有公社的幹部,也有縣裡的和市裡的幹部,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爹娘為他們遞上茶水。
終於,其中一人問娘:「您哪個兒子叫李存信?」娘用手指著我。
那位市裡來的官員轉身對娘說:「您這兒子有幸被選進毛主席夫人的北京舞蹈學院了。」
我嚇著了,我們全家都被嚇著了。娘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但她的臉笑得像朵盛開的鮮花。「謝謝你們,謝謝你們。」她不停說著。爹為官員們倒茶,倒了又倒,臉上充滿了驕傲。當所有官員離開我們家後,我爹只說了一句:「我要回去幹活了,晚上見。」他轉身時用一種奇怪的表情看著我,彷彿看見他從未見過的新東西。
所有的人都走光,只剩我和娘兩人時,娘端詳了我半天,這是我記憶中她第一次講不出話來。終於,她開口說:「進好,今天是我這輩子最開心的一天。」
「我不想離開您。」我低下頭說。
娘皺了皺眉頭看著我:「你想一輩子留在這兒吃地瓜乾嗎?兒子,這是你逃脫苦日子的好機會。去吧,去過另一種日子,不要做農民。不要回頭看!這裡有什麼?漏水的屋頂?兄弟們的腳臭味?還是吃不飽的肚子?」
「那您呢?」我終於.頭問道:「您能和我一起去北京嗎?」
「傻孩子,你要娘去給你擦屁股啊?」娘笑道:「你很幸運。你哪個哥哥不想要這種機會?不行,娘不能跟你去,但娘的心會跟著你。我知道你有自己的夢,去追求和實現你的夢!好了,去和你的朋友們玩吧。」
她輕輕推開我,但就在我一溜煙跑上街時,娘喊道:「不要忘了回來幫我拉風箱啊!」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毛澤東時代的最後舞者》

在號子遇到凱因斯 同樣的年頭,最偉大經濟學家教你成為最賺錢散戶

2009-08-05
作者:賈斯廷.華許 編/譯 周沛郁

《在號子遇到凱因斯》封面。(大是出版)
凱因斯是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克魯曼知道,大家都知道,但凱因斯是股市的超級散戶大贏家,你知道嗎?
他自己做股票,賺了三千萬美元,他有什麼竅門?
凱因斯做股票時,所處經濟環境和現在驚人雷同,這就是你該看《在號子遇到凱因斯》的原因!
凱因斯是改變人類思想的經濟學宗師,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他更是個精通金融市場理論、也擅長實務操作的人。他單憑個人投資就累積了相當於今日的三千萬美元的資產。劍橋大學基金在凱因斯的經營下增值十二倍,同時期整體市場的平均漲幅則不到一倍。
凱因斯所處的經濟背景環境,和現在高度類似--衰退、蕭條、欠缺信心支撐,因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訪台時,一再引用凱因斯理論。而《在號子遇見凱因斯》首度對世人披露了經濟學大師在股市大獲成功的秘辛,讓我們得以見識他經濟學之外的卓越成就。
凱因斯的幾個關鍵投資原則簡單扼要,但「違反固有觀念」,教人善用股市週期性的非理性,他在數十年投資生涯中不斷焠煉,成為通過時間考驗、尤其是現在這種歷經嚴重不景氣之後的年頭,值得奉行的選股理念。
巴菲特認為:凱因斯的「投資績效與理論思想一樣卓越」,屢次坦承他的才識要歸功於這位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觀察股市的心得,用語清楚優雅流暢,經歷百年依然有利讀者吸收。凱因斯認為一個投資人應該:
一、別費心想要研究太多支股票--這對個人來說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研究幾十支個股,充其量只是瞭解了某個時點的一些狀況而已。
《在號子遇見凱因斯》精采書摘凱因斯的經濟理論和人性實驗
一九一九年前,凱因斯僅偶爾表現出對金融市場的興趣。他第一次有紀錄的投資始於一九○五年,當時年僅二十二歲,用他生日的「特別基金」和獎學金買了人壽公司的股份,之後又買了工程公司的股份。凱因斯的密友克萊夫.貝爾(Clive Bell)大膽猜測,他直到一九一四年初,才真正對股市燃起興趣:「梅納德在劍橋年間及倫敦的早年,很少注意股票交易所的交易,但是看厭了倫敦時報上的板球分數,於是早上喝茶時轉而研究市場價格。」
一九一九年前,凱因斯的投資相較之下較為分散,不過他以普通股為主的投資組合,價值卻節節攀升。到一九一八年底,他持有的證券已值九千四百二十八英鎊,換算之下約為今日六十二萬五千美元。
一九一九年八月,凱因斯趁修改《和平的經濟後果》草稿的空檔,開始認真投資,投資活動主要集中於貨幣市場。當時貨幣市場的匯率脫離了戰前金本位貨幣制度的岩床,時常大起大落。凱因斯的策略很簡單──符合自己在書中的見解,看跌某些歐洲貨幣,看漲美元。這個策略極為成功,五個月間,凱因斯獲利逾六千英鎊,等同今日約三十七萬五千美元。凱因斯大受鼓舞,在信中對他母親寫道:
「金錢真奇怪……只要具備一點點額外智識和特殊經驗,錢財就這麼滾滾而來,完全不合常理。」

明鏡與風幡 ─六祖壇經

2009-09-04
中國時報
【葛兆光】
 北宗和南宗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點點差異,但實際上差別非常大,神秀與惠能的這兩首傳世詩,代表了禪宗佛教當中巨大的分裂。
 今天談的是禪宗重要經典。在佛教當中,所有能夠被稱之為經的書都是印度的書,唯一有一本書是中國人講的、編的也叫經,那就是「壇經」。我今天是把禪宗放在歷史學,或者是真實歷史的角度來講。禪宗已經是整個世界的文化資源。要討論禪宗,不能只說中國人怎麼看,還得考慮東亞人如何解禪。更重要的是20世紀時,西方人如何瞭解禪。
 靈魂深處鬧革命
 先講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六祖惠能傳說。唐高宗時代在廣東有一個樵夫姓盧,祖籍北京。這個人有一天在城裏面賣柴,聽到一個人念「金剛經」,馬上心裏面一動,覺得其中有開啟人心智的真理。他於是問念經的人念的是什麼?這個人說我念的是「金剛經」,在湖北黃梅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個老和尚,我便從那裏學的。盧樵夫就到了這座山上去尋找真理,見到了著名的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弘忍說你是野蠻人,又是南方人,到這裏來幹什麼?砍柴人回說,佛法沒有南北,我是來追求真理的。弘忍當下覺得這人有慧根,但為了不讓眾人生疑,就讓他去勞動,8個月後,弘忍要選接班人,讓門下弟子每人寫一首詩,表示對佛教真理的理解。有個叫神秀的老學生,學問好年紀大,挺身而出寫了一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這個詩包涵了佛教的真理,認為人內心有佛性,可是外在的現象世界虛幻的,骯髒的,誘人上當的灰塵會污染、遮蔽這個青天白日,要經常自己擦乾淨,在靈魂深處鬧革命,就可以保持身心清靜,到達卓越的境界。
 禪宗南北差異深
 盧樵夫聽聽了以後,說好是好,但是不徹底。他自己也來一首,說「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意思是說,智慧本來就不是樹,心靈也不像鏡子,人心中的佛性永遠是清淨的,塵埃本身就是虛假的東西,怎麼會染上塵埃的呢?這是禪宗史上著名的故事。前後這兩首詩,意思差異非常巨大,兩首代表人物就形成了截然不同、非常對立的兩個佛教流派,也就是禪宗的北宗和南宗。
 北宗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意指每個人心都是佛性,雖然佛性像明鏡,也避免不了外在灰塵的污染。很多的佛教經典都講,人心本來像大海般平靜,但是經不住風吹,於是起浪;也像一個明鏡,雖然清澈,但是會蒙上灰塵,所以你要經常擦,保持永遠乾淨,使心靈處於一種乾淨、自由、淡薄的狀態。用一首唐代人常用的詩來說,就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人心也可以處於一種空的狀態,佛教當中的空是非常重要的。
 頓悟自由是南宗
 可是到了惠能,他說「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台,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按照佛教道理,人心本就是佛性,本就是乾淨無比的,灰塵和黑雲,只是鏡子中虛幻的假象。按照大乘波若學,所有都是不斷變化的,不可能永恆的東西,心中如果產生了一些誤解,你才會把灰塵當成是真的。惠能的學生馬祖道一,進一步把這個問題講的非常清楚:鏡子是乾淨的,本來鏡中無像,但是我們說隨緣成像,並不妨礙鏡子本身是乾淨的。鏡子擺在那裏,人來了映在上面,鏡上就有像,人走了,沒有照到便就沒有像,你何必說他是有還是沒有的呢?人心本來就是乾淨的,就是佛性,只要回到你的人心就是到了佛的境界,所以要放下心來,應該吃什麼吃什麼,應該睡覺就睡覺。這是中國南宗。
 修行傳統在北宗
 這個變化非常大。先來看神秀的說法,他保留了佛教需要修行,需要維持信仰,需要有人開悟的思想。心靈要經常擦,不要讓它有灰塵,是傳統佛教最基本的道理。人要解脫苦難和煩惱的話,就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就是守戒律;通過打坐,保持心靈的安靜,就是定;通過認識真理,分析一切皆空,就是慧,通過這三學才進入一個真理的境界。神秀臨終時留給弟子留了三個字──「屈」、「曲」、「直」,意思是說一個人從人性到佛性,從世俗世界到真理世界,要經過非常痛苦而漫長的過程,就像一條蛇進入竹筒之前,是彎彎曲曲的,進入竹筒之後身體才會慢慢變直。神秀的思想有三個重要的地方,第一個是要保持佛教的修行,沒有修行是不可以解脫的。第二個,你可能需要外力的協助,沒有人啟發,不可能成佛了道,也就是說佛教的師徒相傳非常重要。第三個你要慢慢來就是漸修。
 毫釐之差千里遠
 惠能則講了另外一個道理,他說一切都是虛幻的,既沒有像智慧樹一樣的身體,也沒有明鏡一樣的心靈。用現代人的經驗來說,這就像電影幕布,電影幕布就是一塊白布,但是畫面一投在上面,你就以為他是萬象世界,觀眾看到電影就同悲共喜,耗費精神和心力,跟著電影走。禪宗說:「水無蘸月之意,月無分照之心」,月亮投在水面上,水面就映出了月亮,但是月亮並沒有說要投到水面上,沾你一點光,水也沒有讓你月亮來沾光,本身就是因緣巧合。從此岸到彼岸過去要走很久,苦苦修行,但是你一回轉過來,原來此岸就是彼岸,人心就是佛心,於是當下解脫,所以惠能的說法是一個頓悟之說,這和北宗神秀的說法截然不同。北宗和南宗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點點差異,但實際上差別非常大,中國有一句話叫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在這裏角度大概只有30度角,大家離的很近,但是走到很遠的時候,可能就有千里之遠。所以這兩首詩代表了禪宗佛教當中巨大的分裂。
 (本文為大塊文化「經典3.0」兩岸名家講座系列,從葛兆光先生演講中整理的部分內容,觀賞演講實況可至經典3.0網站classicsno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