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雍正行樂圖冊 暴露Cosplay癖好

2009/09/23
【聯合報 ╱本報記者周美惠】
雍正扮隱士渡海優遊。圖/北京故宮典藏、提供「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稟性,就是這樣的皇帝…」雍正曾在硃批奏摺中,如此自述他的個人風格。
正史記載的雍正皇帝勤政嚴厲、野史裡的雍正陰險毒辣。耐人尋味的是,北京故宮典藏數量可觀的雍正扮裝圖像「行樂圖冊」,似有Cosplay癖好的雍正,忽而扮和尚、道士雲遊四方,忽而偷桃、戲猿、刺虎…扮相之百變,讓人目不暇給。
「行樂圖冊」是古代貴族階級描繪休閒娛樂生活的人像畫,雍正共留下5套、每套12-16開的「行樂圖冊」。其中兩套以雍正的各種扮裝像為主,數十種豐富造型引人好奇:這些行樂圖中,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理想的?他為什麼要這樣打扮?這些扮裝像,究竟是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帝)在皇子時期的產物?還是他即位後所為?
故宮副院長馮明珠分析,康熙二度廢太子之後,有20位皇子足以和胤禛匹敵,競逐大位之爭白熱化。只有胤禛反其道而行,他編選「悅心集」表達自己推崇古人的出世思想,以「雍邸集」自表不爭皇位的心境,並以行樂圖營造出恬惔、詩情畫意的氛圍。
雍正扮成樵夫「荷鋤」的模樣。圖/北京故宮典藏、提供他一方面藉風花雪月的「行樂圖」鬆懈兄弟們對他的防衛;另方面命宮廷畫師繪製「耕織圖」進獻康熙,圖中的他扮成農夫、他的福晉扮織女,以迎合康熙對農桑的重視。這種種作為,果然獲康熙稱許為「誠孝」,奠定雍正繼位的契機。
故宮書畫處助理研究員邱士華卻認為,這些圖像的畫風與雍正繼位後命畫師所作的畫一致,這些行樂圖可能是他當了皇帝之後的產物,如果撇開「陰謀論」,倒是可以解讀這是雍正「在想像中放鬆自我」的特殊癖好。
從雍正行樂圖可以發現,他和歷代君主正經八百、要求以絕對正面的視角,呈現自己的形象不同。雍正行樂圖常以局部側面、仰角或俯瞰等特殊角度呈現他的個人特徵。
雍正既扮成行腳僧,也扮道士、喇嘛,象徵他對信仰的態度是「包容多元」的。他扮成洋人刺虎,也曾穿著印度化的服裝扮東方朔偷桃,凸顯他對外國事物感興趣,「他的世界觀是開闊的」。扮裝中的雍正似乎在說「好好玩」,而這些有趣的圖像,觀者只要看一眼就會被吸引。這位謎樣君王藉此揭露自己「私密的一面」,也讓他更添神秘感。
編按:原文刊登於 【2009-09-20/聯合報】

無法解放的島嶼/回首古寧頭戰役的背影

2009/10/01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台灣書房《無法解放的島嶼》】
書名:無法解放的島嶼-古寧頭戰役的背影作者:李福井出版社:台灣書房出版日期:2009年9月內容介紹:
「幾十年的歲月,在人生不算短,但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即使所有的艱難苦痛,也只不過是一顫而已。但是這一瞬與一顫,卻讓人刻骨銘心。」──李福井
  金門蕞爾小島,自古就是海疆重鎮、兵家必爭之地。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大陸淪陷,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古寧頭爆發一場攸關今日兩岸局勢的激戰,中共準備打下金門,再進攻臺灣。這場戰役──史稱「古寧頭大戰」,共軍全軍覆沒,金門成為一座無法被共產黨解放的島嶼;短短五十八小時,規模不大,參戰人員不多,影響卻很深遠,發揮旋乾轉坤的力量,穩住國府風雨飄搖的局勢,奠定臺灣今天的發展局面,也決定了兩岸爾後幾十年的歷史命運。
  作者身為古寧頭人,在戰火中出生、成長、淬煉,從戰爭的背影之中,尋繹出國府生死存亡的一戰,一字一句寫下時間無法褪去的烽火情懷,並為它找出歷史的座標。翻閱這本書,好比打開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說,你會跟著文字起伏激盪,然後重新咀嚼幸福,因而更珍惜今日所擁有的一切。
新書內容搶先看:
戰爭的終點,和平的起點──給胡錦濤先生的一封信
錦濤先生左右
  想寫這封信已然有些時日了。一個小小地方的一個小小人物,提筆向您致意,確實得頗費思量,尤其處在兩岸夾縫中的金門,有許多的歷史糾結,曾經影響兩岸的政治情勢與人民的感情。
  在過去六十年的歲月之中,是否有金門人寫信給您呢?表達金門人的感受、看法與期望呢?我想恐怕會有些困難吧!因為歷史條件不允許。那麼今天我就站在一個金門人的立場,不揣簡陋,想說一說金門人的心聲,不論講得妥貼與不妥貼,起碼為金門人發聲,為時代建言,為歷史見證。
我是戰後的一代,出生的前一年,在我的家鄉剛好結束了一場戰役。因此,我是為戰爭而生的,而在童稚的時候,就經過八二三砲火的洗禮。我那時不知道為什麼兩岸要打仗?為何會有砲擊?我只有懵懵然跟著大人一起躲避、逃命。
所以在我的人生歲月之中,戰亂已經構成記憶的一部份,不可抹去的陰影。小學校門口的對聯寫著:「立大志,滅共匪。」至今字跡猶然清晰映在腦海之中,然而那時我不知道甚麼意思?只感受到我們所有遭受的痛苦,大概都與您們脫不了關係。
  我每天徒步上學,耳膜不時傳來「共軍弟兄們」的心戰喊話,餘音那麼的清楚迴盪,常常要你們駕機駕艇起義來歸,還訂有黃金賞格;而天氣好的時候,我也會聽到你們「蔣軍弟兄們」的呼喊。金門,在對峙與肅殺的氣氛中,消磨了不少的歲月,犧牲了不少的國人同胞。因為,我們都有仇恨。
  我每天跟著父母親上山下海,從古寧頭的海邊,舉目遙望大陸一髮青山,感覺那麼的密邇?又那麼的遙遠!啊,咫尺天涯,但是難越雷池一步,我的感情也就麻痺了,只能從父母親的回憶中,去緬懷和平的歲月,出入內地的生活情景。我活在對立與對抗之中,常感覺生不逢時。
  中國自鴉片戰爭之後的苦難,都是因為中國的貧弱,國民知識的闇昧。一個貧弱的國家與闇昧的國民,而又流著驕傲者的血液,在面對二千多年來的世界變局,不免要受到列強的宰割,面臨瓜分的命運,凡是有血性的中國人,無不想救亡圖存,拯斯民於水火。
  中國的包袱太重,救亡圖存又急,國民黨與共產黨都各自拿出藥方,一個想要追踵華盛頓,一個師法馬列史大林,也就蘇化與歐美化路線的鬥爭,權力的競逐。中國人一向臣服於皇權思想,臣服於科舉制度,臣服於宗法社會,無法發展出以人為本的人權思想,就難以產生英國式的光榮革命。中國人缺乏政治哲學進化思想,而封建殘餘的錮蔽又根深蒂固,演變成中國式的輪迴,遂構成中國人生生世世的悲慘命運。
  我們都置身在歷史之中,從蔣介石與毛澤東的爭天下,殺人如麻,血淵骨嶽,都是欲除之而後快,何曾有憐恤之心?。殘殺與殘忍,與孔仁孟義形成一種強烈的反諷,中國人每一次的興替,不知有多少人溺斃在權力的血塘裡?魯迅說:「中國的人民,是常用自己的血,去洗權力者的手,使他又變成潔白的人物的,……」
  作為一個中國人,實在很辛苦。我們有太多的災難,有些是人家給我們的,有些卻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想要抬頭挺胸,以中國人為榮,有時竟感到那麼的困難、那麼的無可奈何?
  在過去的歲月中,砲火、戰亂、流離伴隨著我成長,兩岸的隔絕,相互的仇殺;土地痛苦的哀號,戰死游魂的夜泣,好像還在眼前。然而自從蔣經國先生一九七八年開放大陸探親之後,政治氣氛開始轉變,兩岸仇恨日益的轉淡,而情感日漸的增濃,這是兩岸第一次歷史機遇。
  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先生宣佈改革開放,要先讓一部份中國人富起來。由於大陸採行市場經濟,先由經濟的開放,台商的轉進投資,轉向政治的融冰,辜汪會談的實質接觸,兩岸氣氛再一次轉變,有了進一步交流與交往的動力。
  因此,那個昔日在古寧頭海邊遙望廈門半屏山、深感生不逢時的兒童,終於在一九九○年踏上大陸河山的土地,前往觀光旅遊,這是以前所不敢想像的。當傍晚飛機抵達上海的上空,這個往日有名的十里洋場,竟暗無燈火,不免使我覺得有負盛名而頗感失望。
  可是當我十七年後再到上海,高樓大廈林立,入夜之後黃浦江畔燈火熒煌,遊人如織,一派昇平景象,有如置身美國的紐約,那裡像是中國的共產世界?我在上海終於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威力。走錯一步,千萬顆人頭落地,走對一步,登斯民於衽席,從共產黨的革命歷程,可以活生生的印證。
二○○一年一月二日,金馬開放小三通,兩岸交往有一條正式的管道。這個曾是砲火喧囂的反共前哨,現在反而扮演和平的堡壘,每天不知有多少人進出,來往於兩岸。金門的角色改變了,地位也改變了,短短幾十年變化之大,真是歷史的弔詭。回首前塵,不免覺得鬥爭的荒謬,犧牲的無謂。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馬政府開放兩岸大三通,這是第二次歷史機遇。台灣經過政黨的輪替之後,政治的操作,民意如流水,可以從扁政府時代兩岸幾乎兵戎相見,到馬政府時代的加大交流步伐,開放大陸同胞到台灣觀光旅遊,進行雙向交流,並帶動台灣觀光產業的發展,與幾十年前老兵返鄉探親,目睹大陸的窘境,不可同日而語了。
  中國人終於找到幸福的階梯,那是西洋先驗的;只是中國人一直忙著鬥爭、忙著奪權、忙著廝殺,用仇恨包裹著權力的慾望,要不是鄧小平先生的睿智與決斷,中國十三億人口恐怕還要在貧窮線煎熬,忍受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天命,如何站得起來呢?更別說揚眉吐氣了。
  我的父執輩,從和平到戰爭,又經歷兩岸的開放交流,可以經由小三通到大陸追尋年輕時的步履,一生見證了三個階段。我們戰後這一代,出生於戰爭,經歷了和平,不希望又終於戰爭。和平應是兩岸的主軸,交流的前提,唯有展現善意,才能呈現智慧。
  幾十年前您們打的宣傳彈,當時的傳單,我無意中找到了一張,附寄給您,那樣的穿著,那樣的意旨,那樣的政治語言,今天看起來都覺得有些可笑。一個貧弱的民族,為了振興,以鬥爭為手段,以殺戮為目標,以同胞為祭品,供奉在五千年軒轅大帝的靈前,我想祂都會食不下嚥。
  兩岸的變化太快,從砲火滿天飛舞,不時夜襲摸哨,互指「蔣匪」與「毛匪」,有不共戴天之仇,這是自相殘殺的痛苦遊戲,一個衰敗民族的自我凌虐,過去幾十年砲彈的呼嘯,單打雙不打的精神凌遲,午夜夢迴還深刻的記憶;到今天國共兩黨相互擁抱,在中南海與您舉杯互敬,一笑泯恩仇,不知今夕何夕?
  六十年的歲月,在人生不算短,但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即使所有的艱難苦痛,也只不過是一顫而已。但是這一瞬與一顫,卻讓人刻骨銘心。今年北京兩會時,高齡六十七歲的溫家寶先生,希望有一天能親訪台灣,即使爬也要爬過來,令人為之動容。
  見諸兩岸的歷史,這並非不可能,只是兩岸應如何體現善意,掌握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而已。今年是您們建政六十周年,也是金門戰役(台灣稱為古寧頭戰役)之後,兩岸分裂分治六十周年,溫家寶先生想訪問台灣,短時間恐怕不易達成。不過先生如果有意屈駕訪問金門,展開一趟和平之旅,與馬先生在此一會,弭兵息爭、標舉新時代的意義,將是一樁歷史盛事。
  先生的一小步,將是兩岸和平的一大步,使金門從戰爭之島,蛻化為和平之島,使金門從兩岸戰爭的終點,變成和平的起點,不僅撫慰受到戰火荼苦的鄉親,而且告慰一九四九年戰死在金門的英靈──建碑、遷葬、安魂、公祭,兩岸領導人共同馨香祭拜,展現中國人不再打中國人,中國人不再自相殘殺的善意,使魂魄有依,九泉之下燦然一笑,無憾往生。並且總結兩岸紛爭的歷史,宣告以一種開闊、自信與和平崛起,開創歷史新局。
  這是一個小小地方小小人物的小小願望,卻是關係到兩岸千千萬萬同胞與世代子孫的幸福。
  錦濤先生,這是兩岸第三次歷史機遇,是一甲子以來難逢的契機,是上天的殊眷,千祈不可錯過。歷史在前面等著我們,希望先生能夠掌握機運,以悲憫戰死英靈的襟懷惠予考慮,尊重死者,尤其葬身沙場的人,是國族文明的指標,比祭拜軒轅大帝更有意義。金門雖然地方很小,但是有時作用卻很大;我人雖然言微,先生幸而採納,影響可以很大。
先生日理萬機,聽我叨叨絮語,實在是有關兩岸的大局,所以不厭其煩,有辱清聽,祈望俯察善意。金廈海峽日升月沉,潮起潮落,砲聲止息,水鳥先知,金門現已成為樂活的島嶼,賞鳥的天堂,站在古寧頭慈湖岸邊賞鳥,從三角堡遙望廈門濱海大廈林立,夜間燈火輝煌,宛如看到中國前途的燈光,與小時在蚵田邊舉目河山,一片漆黑已經迥然不同了。
  如今兩岸通婚,即使金門也有很多大陸媳婦,每天生息在一起,可見兩岸同胞本身並沒有甚麼深仇大恨,只是歷史衍生的結果。先生能不能總結歷史,甚至於開創歷史呢?有如鄧小平先生明斷者然,就有賴先生的睿智了。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說,因為我們有愛。
  時因大三通,書不盡意。耑肅敬此
謹頌
政綏
     金門資深媒體人 李福井敬上
            2009.4.25

金錢的歷史/錢,究竟從何而來?

2009/10/23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博雅書屋《金錢的歷史》】
書名:金錢的歷史作者: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著譯者:周全出版社:博雅書屋出版日期:2009/10/25內容介紹:
只有錢,能讓全人類如此瘋狂!從人類史上第一筆付款紀錄開始,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像金錢一樣,激起道德和宗教的非議,引發國族與個人之間無盡的衝突和競爭。
本書由大英博物館的專家群撰寫,一開始先追蹤金錢體系的成長與發展,從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古文明著手,旁及於希臘羅馬世界所創立的幣制。隨後幾個章節則從更寬闊的地理視野進行闡述,觀察歐洲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印度與中國的幣制。從更廣泛的角度進行對比,將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事務做為背景,藉此探討金錢在不同文化中所引發的各種道德、政治及宗教觀點。
金錢最終是如何演變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並分別探究金錢如何在近代早期的歐洲和美洲擴大功能、歐洲人與非洲和大洋洲的接觸如何影響了原住民的支付體系,以及經濟思想在最近二個世紀內日益對金錢事務產生的效應,並說明了包括歐元在內的最新發展。搭配五百多張附上說明文字的錢幣圖示和地圖,以金色套色的雙色印刷,讓金錢的歷史栩栩如生。
新書內容搶先看:
非洲與大洋洲
在各種金錢形式當中……這肯定是最奇特的一種。──W.庫特,《西太平洋》(1883)
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現在都看得見硬幣和紙鈔。然而在某些國度,尤其是在非洲和大洋洲,金錢的使用者仍侷限於少數百姓,亦即富人和城市居民。支票簿、信用卡、電話銀行以及先進國家所使用的其他金錢機制,在許多地區依舊不為人知;但就另一方面而言,當地使用硬幣與紙鈔的方式往往會讓西方觀察者覺得頗不尋常。在這一章裡面,我們將繼續探討歐洲向新發現的世界進行擴張的歷史,以及歐洲的貨幣實務如何被移植到那些地區,同時並察看當地錢幣的多樣性。此種多樣性不但盛行於歐洲以硬幣為基礎的金錢入侵全球之前,而且它至今仍然存在於世上的某些地區。
鹽與錢幣文化
歐洲旅行家開始和不使用錢幣的民族打交道以後,便為歐洲帶來了有關各種不同物件的報導,而且他們認為那些物件具有類似錢幣的用途。鹽塊是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對象之一。一位早期的葡萄牙旅行家──傳教士法蘭西斯.阿爾瓦雷斯──曾以王室特使的身分在一五二○至一五二六年之間奉派前往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他在遊記中敘述了當地以鹽棒付款的習慣:「從紅海一直到剛果西海岸,流通使用的貨幣都是鹽塊而非金錢。據說岩鹽開鑿自群山之中,然後切割成一點五個手掌長、四根手指寬、三根手指厚的塊錠。」
英國商人亞歷山大.漢彌爾頓在十八世紀初葉造訪衣索比亞的時候,也親身經歷了當地使用鹽塊的情形:「衣索比亞流通的小額金錢是岩鹽,它是從山中挖掘出來的,就彷彿我們從石礦場開採石材一般……。」到了十八世紀末期,歐洲商人將銀元與「杜卡特」金幣攜帶至今日的「厄立特里亞」地區,供使用於當地的紅海沿岸港口。那些海港也是衣索比亞王國的出海口,於是有些錢幣進而深入內陸,與鹽塊一起流通使用。「阿比西尼亞不製造錢幣,但是有其他國家的錢幣在此地流通,特別是威尼斯的『西昆』和神聖羅馬帝國或奧地利的銀元。大額付款通常使用金錠,計價的重量單位是『瓦基』,即『阿比西尼亞盎司』;小額付款則使用從礦區挖出的鹽磚,大約八十塊鹽磚的價值等於一『瓦基』黃金。」
那些撰述者一致的見解是:衣索比亞人將鹽塊使用為原始形式的錢幣,而且鹽塊發揮了類似錢幣在歐洲社會中的功能。他們通常進而認為,以天然產物(如鹽塊)來代替貴金屬錢幣的做法,本身就標誌出他們所遭逢的社會之原始性。然而衣索比亞王國一度有過自己的錢幣。例如「阿克蘇姆」地方的衣索比亞國王曾經受到古羅馬人影響,在公元三世紀至七世紀之間發行了金幣、銀幣和銅幣,而且伊斯蘭與歐洲的錢幣也不時從沿海地區傳播至此。
使用錢幣的中國人亦以相近的方式,認為自己國內較邊遠省分的居民(他們被看成是文明程度較低),將鹽塊或瑪瑙貝之類的物品做為原始的代用貨幣。中國歷史學家也認為,中國在引進錢幣之前同樣曾經將瑪瑙貝使用為貨幣;中國的撰述者則觀察到,中華帝國偏僻地區的支付工具是鹽。公元九世紀時,樊綽曾經著書描述了中國西部四川省南端的貨幣實務:「他們進行交易時,都用鹽塊來計算價格。」馬可.波羅更在十三世紀末葉寫下了同一個省分的貿易狀況:
讓我接著告訴你有關他們錢幣的事情。他們有長條狀的金子,以「薩吉」做為秤量單位,並按照重量計值使用。但當地沒有蓋上官印的錢幣。他們製作零錢的方法如下:當地有鹽井,他們將鹽水煮沸一小時以後用模子固定成形,做出大小相當於兩便士硬幣、下平上凸的鹽餅。鹽餅準備就緒以後,就放在爐火旁邊的熱石頭上面烘乾硬化。他們在每一塊鹽餅蓋上大汗的印記,而且這種形式的貨幣都是由大汗的代理人負責製造。八十塊鹽餅的價值等於一「薩吉」的黃金。可是當商人帶著鹽餅前往荒山野地和遠離道路的地點時,則依據當地偏僻的程度,分別用六十、五十或四十個鹽餅從居民那邊換取一「薩吉」黃金。……這些商人前往吐蕃各地的山區活動,鹽餅在那裡也通行。由於當地區民的食物中要放鹽,還用鹽來購買各種生活必需品,所以商人能獲得極大的利潤。城市居民則幾乎僅僅將鹽餅的碎塊使用於食物中,將整塊的鹽餅當做貨幣流通。──《馬可.波羅遊記》,RE.萊瑟姆的英譯本(R.E. Latham, 1958)
此外還有證據顯示,非洲撒哈拉地區以岩鹽來付費。十四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圖塔曾經做出報導,表示當他旅行前往「廷布克圖」的時候,途中在「塔格哈扎」(位於今日的馬利共和國)發現了一座鹽礦,那裡開採大塊的岩鹽供使用於和南方的馬利王國進行交易。他記載道:「尼格羅人將岩鹽當作交易的媒介,就彷彿其他地方的人使用金子和銀子一般。他們把岩鹽切成塊狀,拿它來買賣東西。」

公共藝術行銷城市

2009/10/23
今年台北藝博會「台北論壇」座談會,邀請誠品畫廊趙琍、台北藝博召集人蕭耀及台北國際書展執行長陳文琪,分享前往國外取經的經驗談,其中蕭耀更以城市行銷為題,與聽眾分享如何透過藝術活動行銷城市的成功案例。
【文/陳意華;圖/本刊資料室】
今年台北藝博會「台北論壇」座談會,邀請誠品畫廊趙琍、台北藝博召集人蕭耀及台北國際書展執行長陳文琪,分享前往國外取經的經驗談,其中蕭耀更以城市行銷為題,與聽眾分享如何透過藝術活動行銷城市的成功案例。
人造湖泊艾湖(Aasee)附近的圓形球體是1987年參展藝術家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的作品,如今仍矗立在湖泊旁,成為城市風貌的一部份。
2007年六月,難得一見的四大藝術盛會在同一時間展開,兩年一次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年一次的巴塞爾藝博會、十年一次的敏斯特雕塑計畫大展以及五年一次的卡塞爾文件展,這四場藝術活動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十年一次的敏斯特雕塑大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蕭耀指出,要成為國際知名博覽會必須具備三項條件:品牌、商機、學術地位,而相較於其他藝術盛會,敏斯特的品牌雖然不如威尼斯來得有名氣,但近幾年來,敏斯特政府結合藝術家力量,利用公共藝術打造城市風貌的計畫奏效,為這座頹圮的城市帶來新生,同時也吸引無數慕名前來的觀光客。
敏斯特位於德國北方,原本是一座百年歷史風華的古城,但二次大戰期間卻慘遭戰火摧殘,近百分之九十的區域因遭受彈藥炮轟,幾乎夷為平地。戰後約末五○年代,敏斯特政府才開始進行重建。但這幾年敏斯特聲名大噪,逐漸成為旅人心目中的旅遊聖地。現在的敏斯特,城市風貌與昔日風情有異,雕塑、公園、綠地融入生活之中,是一座綠意盎然的雕塑城市。
不過,敏斯特是如何在短短三十年間,重新打造城市風貌?主要是1977年的一項公共藝術計畫。由策展人孔尼格(Kasper Konig)主導,進行城市公共藝術計畫案,他邀請了九位藝術家參與,在開放的空間,藝術雕塑與環境展開對話。這場活動出乎意料地成功,為敏斯特雕塑大展打下基礎。在後續的幾屆展覽,藝術家也都熱情參與活動。
此項計畫從1977到2007年,每十年一次的雕塑展,持續不間斷,○七年,已經舉辦了四屆,在三十幾年中慢慢形塑出自己的城市語彙。從投入的經費額度來看,可以想見敏斯特政府重視的程度,在第四屆大展中,光是敏斯特政府挹注的150萬歐元,已經是第三屆大展的總經費,贊助單位除敏斯特政府外,其他單位如德國文化基金會也是贊助者之一。
現在走在街道上或公園裡,尤其是在每個重要街口、地標都會矗立一座造型獨特的雕塑,新奇有趣的造型,色彩繽紛的雕塑,從三十年前的傳統雕塑,到近期前衛有機的作品皆有,走入敏斯特,新舊交錯的藝術風格,成為城市的另一種景觀。
【《典藏今藝術》2009年10月號;訂閱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世盟年會圓滿落幕 明年移師首爾

【中央社╱馬尼拉23日專電】
2009.10.23 07:46 pm

2009年世界自由民主聯盟年會今天傍晚圓滿落幕,大會除就和平議題進行廣泛交換意見之外,同時通過明年的大會將移師南韓首爾舉行。
今年的世盟大會主題為「為和平與發展:放下武器吧」,是配合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今年墨西哥年會的主題所訂,有來自20多國的約200人與會。
在上午的開幕儀式之後,大會於下午舉辦了一場全體會議以及主題為「透過和解與合作促進和平與發展」的三場學術研討會。
與會者同意繼續擴大發揚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的力量,鼓舞世盟全體會員單位在各自國家內舉辦相關的活動,全力宣揚自由民主、法治人權的理念,進而去除窮兵黷武、霸權統治的思想,求得世界真正的和平與永續發展。
世盟執行委員會通過數道決議,包括由現任世盟總會長饒穎奇連任四年,任命世盟中華民國總會總會長曾永權、亞洲太平洋自由民主聯盟秘書長劉介宙兩人為世盟副總會長;另一方面,世盟秘書長葛永光因監察委員要職在身而解職,由副秘書長謝文煌任代秘書長。
由於世盟韓國分會表現搶眼,加上改組成功,大會通過明年年會於首爾舉行,後年移師澳洲。此外,世盟今年加入了一支生力軍--寮國分會,會長是溥儀的姪兒愛新覺羅毓昊。
世盟年會圓滿閉幕,其附屬區域組織「亞洲太平洋自由民主聯盟」隨即將於明天在馬尼拉召開第55屆大會。
作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一員的世盟,是於1967年9月在台北市成立,其前身是由中華民國、菲律賓和南韓三國主導發起、成立於1954年的亞盟。
【2009/10/23 中央社】@ http://udn.com/

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 各國領袖將齊聚紀念

【中央社╱柏林23日專電】
2009.10.23 07:03 pm

11月9日是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歐洲分裂和統一的象徵柏林布蘭登堡門前將舉辦名為「自由節慶」的盛大紀念活動,當年見證德國統一的美、英、法、俄四國首長,屆時將應邀出席盛會。
根據德國政府的規劃,法國總統沙柯吉(NicolaSarkozy)、英國首相布朗(Gordon Brown)、俄國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將出席柏林圍牆倒塌20週年的慶典。
圍牆過去所在的市中心街道上,從11月7日開始將豎立1000座高2.5公尺的大型骨牌,由全德國的15000名中小學生彩繪,屆時勢必是全球目光的焦點。
東歐民主運動的先鋒、前波蘭團結工聯主席華勒沙(Lech Walesa),在9日晚間的慶祝儀式進入尾聲時,將親自帶頭推倒骨牌,象徵柏林圍牆倒下在德國、歐洲和全世界引發的連鎖效應。
20年前11月9日的深夜,成千上萬的東柏林民眾不顧邊防士兵的攔阻,闖過分隔東、西柏林的檢查哨湧進西柏林,冷戰時期最具象徵意義的東西分界柏林圍牆頃刻間土崩瓦解。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即派兵佔領東、西德的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從柏林圍牆一倒下即扮演推手的角色,促成東、西德在1990年10月3日統一。(本文附有照片)
【2009/10/23 中央社】@ http://udn.com/

上一篇 下一篇

蘇州古典園林碑刻書畫將擁有新拓本

2009-10-23
新聞速報
【中央社】
 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表示,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蘇州留園近日開始對園內書條石、碑碣等進行全面拓印,預計年底前,蘇州各古典園林內的碑刻書畫將全部擁有新的拓本或拓片。
 新華社報導,書條石、碑碣等碑刻是蘇州園林中運用廣泛的建築表現形式,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書條石往往由著名書法家書寫,巧匠高手摹刻,被稱為「雙絕」。
 蘇州各古典園林中,晉代二王及唐、宋、元、明諸家流派作品應有盡有,篆、隸、楷、行、草紛呈。嵌在留園「聞木樨香」北面遊廊上的王羲之「鵝群帖」、「古木交壟」景點處的「蘭亭序」等,都是十分珍稀的墨寶。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蘇州許多園林曾對各自園中碑刻做過碑拓,但存在著碑拓材料不統一、水準參差不齊等問題。
 蘇州園林檔案館館長包蘭表示,拓印工程將派出專人對碑刻的位置、內容等進行攝影錄影和文字紀錄,使檔案數位化同步進行。981023

圓明園全球尋寶 西方博物館慌了

2009-10-23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北京圓明園日前提出將派專家赴歐美等國家,蒐集散落在各地的流失文物相關資料,引起西方國家博物館高度緊張。對此,圓明園強調,這項舉動主要為完善文物資料數據庫的建設。
 圓明園提出尋寶計畫後,大英博物館雖然口頭承諾配合,但並未表示是否將長期祕而不宣的9成中國文物向大陸方面開放。
 北京資深文物專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擔心引發追討文物事件,西方博物館有可能會將從非法管道獲取的文物藏起來,不接受圓明園的探訪。
 專家認為,西方博物館太過緊張,圓明園方面多次強調,此行目的僅為完善文物資料數據庫建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約2萬3000件,長期陳列的約2000件,其餘2萬1000件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特殊許可,一般遊客都無緣見到。
 北京圓明園管委會主任陳名傑表示,自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以來,圓明園文物精華部分大都流失海外。目前到底還有多少圓明園遺物存世及在何處收藏,還缺少一個總目錄。
 陳名傑說,這次尋寶活動是圓明園首次赴海外尋找流失文物,將分為美國行、歐洲行、亞洲行3部分。圓明園還希望與外國博物館或機構合作,共同舉辦圓明園文物展,讓這些文物回中國參展。
 圓明園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海淀區,是清朝大型的皇室林園,1860年在第2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如今僅存遺址。981023

歷史報告工作分配表

主題:高一歷史(中國史)第七章、第八章兩章 參與班級:107、119、121、123
說明:
1.工作分配表並非老師幫同學分配工作,而是以此工作分配表了解各組同學分工合作概況;避免報告之後,同學間因報告工作分配而有覺得分工不均之情形。
2.組員欄請詳細寫下號碼及姓名。
3.工作分配欄請詳細列出工作內容,每項工作可重覆,以讓老師了解小組如何運作;另閱讀文章與整理原本及每個成員均需參與之事,故不用特別羅列;除老師羅列工作之外,同學可另羅列其他工作。
4.小組會議亦可用MSN或其他通訊方式,不限於面對面會議;若超過三次或者會議內容不敷使用,請自行黏貼或調整表格。
5.工作進度欄若不敷使用,請自行延伸
班級

成員
號碼+姓名:
工作分配
1.進度掌握:
2.小組會議記錄:
3.PPT(Power point):
4.講義整理:
5.講義影印:
6.上台報告:
7.
8.
9.
10.
小組會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時間



地點



出席



討論內容摘要
























































工作進度
時間
工作內容及負責人

高一歷史分組報告_ch7&ch8補充講義

說明1.分組工作表的目的,並非是老師欲幫同學分組,而是避免報告過程勞力不均,事後給與成績之後,同學之間有所爭執與抱怨同組同學,表格應該會於今晚上傳2.避免同學因無google帳號無法下載,老師將檔案上傳至兩個空間,同學可以選擇任一方法下載3.請同學來下載之後:記得回覆留言:每班每組一位代表即可(所以總共要有43位同學留言),不用每班每位同學都來留言4.祝福萬曆十五年會陪你度過一個一中黃金週懶惰的同學請到MSN space去下載http://cid-50c0969c355e6385.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e5%8f%b0%e4%b8%ad%e4%b8%80%e4%b8%ad%e9%ab%98%e4%b8%80ch7%5E0ch8%e5%88%86%e7%b5%84%e5%a0%b1%e5%91%8a%e5%8f%83%e8%80%83%e6%96%87%e7%8d%bb不怕麻煩的同學請到google去下載
Ch7-1經濟重心南移P87~88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NjY0M2QyNjEtYWExYy00MTRhLThhNDUtNzJhZjlhZjg0ZDRl&hl=zh_TW
Ch7-1近世經濟的改革:田制稅法的改革P88~P89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MDNkN2YyOWEtODNmMi00ZWVmLThlNGMtZTY2YjFlZTRmMGNm&hl=zh_TWCh7-1宋代、明清商業經濟的發展P91~P92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ZmIzZmJiYWItNDJlYi00ZDk0LTg1NmMtYjRlZTdlODIxNWFj&hl=zh_TW
Ch7-1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 P92~P93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NGViZGMxYjAtYzhkZC00MmQyLWEzNmItZGYwZTBlOGI4ZTVl&hl=zh_TW
Ch7-1明清白銀資本的形成 P94~95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M2ZmOWM1NDctNGY0MS00MGI3LWIxNWEtNTM2YWI2N2ZmNmE3&hl=zh_TW
Ch7-2移民的成因、移民的廣泛影響 P96~P100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ZjEzMjgyMmEtODA0Yy00NDAxLWFmZTUtNzYzZTI3YmRhYjI3
Ch7-2人口滋養所衍生的人口P100~P102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ZTU3NWIwOTAtOWQ5NC00Y2YwLThmZDgtYWMxODk1N2VmOWJh&hl=zh_TW
Ch8-1科舉與士大夫P105~P106 (共兩篇~請加油)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MjkxODg5YzUtYzhiYS00YmY2LWIyNjktZmJhNTliMTM5MTY1&hl=zh_TW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ODc1MDI4NDItNDliOS00OWQxLWIyMWQtZjYyYTU5YWE1Y2Zi
Ch8-1近世士人的品味與交遊 P109(共有三篇喔)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OTY2MTgyNTYtODM1ZS00NWI0LWEyMDAtZGE0NmJhYWEyNmIx&hl=zh_TW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OWNkMTMwMGItNTFhZC00MGNkLWI1NDEtNWRhZDQ4YzExZDI5&hl=zh_TW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NWQ4OTdhNzgtNWM2ZS00N2I1LThkYWMtNWIwYWNmYTQyMjdm&hl=zh_TW
Ch8-2庶民文化的展現P113~P115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ODliNDJkYzYtMDYwMy00MmVlLWIyZWItODVjMTY0ZGFhOTY4&hl=zh_TW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NWQ4OTdhNzgtNWM2ZS00N2I1LThkYWMtNWIwYWNmYTQyMjdm&hl=zh_TW Ch8-2通俗小說P115~P1164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ODliNDJkYzYtMDYwMy00MmVlLWIyZWItODVjMTY0ZGFhOTY4&hl=zh_TWh8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9CJMuef4t3INWQ4OTdhNzgtNWM2ZS00N2I1LThkYWMtNWIwYWNmYTQyMjdm&hl=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