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公共藝術行銷城市

2009/10/23
今年台北藝博會「台北論壇」座談會,邀請誠品畫廊趙琍、台北藝博召集人蕭耀及台北國際書展執行長陳文琪,分享前往國外取經的經驗談,其中蕭耀更以城市行銷為題,與聽眾分享如何透過藝術活動行銷城市的成功案例。
【文/陳意華;圖/本刊資料室】
今年台北藝博會「台北論壇」座談會,邀請誠品畫廊趙琍、台北藝博召集人蕭耀及台北國際書展執行長陳文琪,分享前往國外取經的經驗談,其中蕭耀更以城市行銷為題,與聽眾分享如何透過藝術活動行銷城市的成功案例。
人造湖泊艾湖(Aasee)附近的圓形球體是1987年參展藝術家歐登伯格(Claes Oldenburg)的作品,如今仍矗立在湖泊旁,成為城市風貌的一部份。
2007年六月,難得一見的四大藝術盛會在同一時間展開,兩年一次的威尼斯雙年展、每年一次的巴塞爾藝博會、十年一次的敏斯特雕塑計畫大展以及五年一次的卡塞爾文件展,這四場藝術活動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十年一次的敏斯特雕塑大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蕭耀指出,要成為國際知名博覽會必須具備三項條件:品牌、商機、學術地位,而相較於其他藝術盛會,敏斯特的品牌雖然不如威尼斯來得有名氣,但近幾年來,敏斯特政府結合藝術家力量,利用公共藝術打造城市風貌的計畫奏效,為這座頹圮的城市帶來新生,同時也吸引無數慕名前來的觀光客。
敏斯特位於德國北方,原本是一座百年歷史風華的古城,但二次大戰期間卻慘遭戰火摧殘,近百分之九十的區域因遭受彈藥炮轟,幾乎夷為平地。戰後約末五○年代,敏斯特政府才開始進行重建。但這幾年敏斯特聲名大噪,逐漸成為旅人心目中的旅遊聖地。現在的敏斯特,城市風貌與昔日風情有異,雕塑、公園、綠地融入生活之中,是一座綠意盎然的雕塑城市。
不過,敏斯特是如何在短短三十年間,重新打造城市風貌?主要是1977年的一項公共藝術計畫。由策展人孔尼格(Kasper Konig)主導,進行城市公共藝術計畫案,他邀請了九位藝術家參與,在開放的空間,藝術雕塑與環境展開對話。這場活動出乎意料地成功,為敏斯特雕塑大展打下基礎。在後續的幾屆展覽,藝術家也都熱情參與活動。
此項計畫從1977到2007年,每十年一次的雕塑展,持續不間斷,○七年,已經舉辦了四屆,在三十幾年中慢慢形塑出自己的城市語彙。從投入的經費額度來看,可以想見敏斯特政府重視的程度,在第四屆大展中,光是敏斯特政府挹注的150萬歐元,已經是第三屆大展的總經費,贊助單位除敏斯特政府外,其他單位如德國文化基金會也是贊助者之一。
現在走在街道上或公園裡,尤其是在每個重要街口、地標都會矗立一座造型獨特的雕塑,新奇有趣的造型,色彩繽紛的雕塑,從三十年前的傳統雕塑,到近期前衛有機的作品皆有,走入敏斯特,新舊交錯的藝術風格,成為城市的另一種景觀。
【《典藏今藝術》2009年10月號;訂閱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