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宋美齡英文傳記 披露小故事

2009-11-13 中國時報 【連雋偉/綜合報導】
 有著傳奇一生的前第一夫人宋美齡辭世多年,美國出版界似未忘懷這位曾在二戰期間以魅力征服新大陸,生涯橫跨兩岸的第一夫人。美國作家漢娜.帕庫拉(Hannah Pakula)最近推出耗費十餘年撰寫的宋美齡傳記,披露不少未曝光的小故事,包括其寓所因有怪味遭投訴,稽查人員發現有一個房間櫃裝滿金條。

 最新一期《亞洲週刊》報導,漢娜在美國還算小有名氣的通俗傳記作家,她和宋美齡同屬麻州魏思禮學院(Wellesley College)先後期校友,漢娜今年已七十三歲,為替宋美齡立傳,到處查檔案、找資料和採訪,費時十餘年。不諳中文的她,聘請幾位助理幫她看材料和翻譯,作者亦曾以魏思禮校友的身分拜會宋美齡,不過未作深度交談。

 長島蝗蟲谷住了廿年 鄰居竟不知

 這本名為《最後的皇后—蔣介石夫人與現代中國的誕生》(The Last Empress)達七八七頁,參考書目有關宋美齡的中文著作中,卻獨漏林博文撰寫的《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時報出版),則令人費解。

 固然美國書評界認為這本書太厚並過於沉悶,但披露許多宋美齡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則是其最大特色。作者說,宋美齡在長島蝗蟲谷(Locust Valley)住了卅年(應是廿年),鄰居都不知道她的存在,有些人只看到她的車子進出。宋美齡在當地購物中心的髮廊洗頭,但只選擇購物中心關門的時候,並特別要求髮廊專門為她一個人開門營業。

 督察員檢查 發現房間櫃裝滿金條

 九○年代中,宋美齡搬至曼哈頓上東城葛萊西廣場十號,也是其最後住所。巴庫拉說,宋美齡擁有廿四個傭僕,分三班侍候蔣夫人,他們都在葛萊西廣場附近租房同住。

 書中披露,有一天,鄰居聞到烤鴨和其他刺鼻的濃煙味,又看到宋寓廚房窗口懸掛北京烤鴨,電梯出現油跡;連蟑螂都出現。鄰居向衛生局投訴,衛生局派人來噴灑殺蟲劑,督察員到宋寓檢查每一個房間和廚櫃,卻看到了一個房間櫃裝滿了金條!這項「祕聞」是紐約市衛生局督察員向一位專欄作家透露的,如果屬實,令人好奇的是,這批金條的下落如何?

 季辛吉:對蔣介石政府 感到歉然

 書中較具爭議的,是針對一九四○年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的候選人威爾基(Wendell L. Willkie),是否於一九四二年訪問重慶時與宋美齡是否有婚外情,巴庫拉則說,宋美齡於一九四三年訪美時,還和威爾基有過浪漫關係。

 交友廣闊的漢娜曾訪問當年奉美國前總統尼克森之命祕訪北京、打開中國之門的季辛吉談他的感觸。季辛吉說:「我們如此對待他們(指台灣蔣介石政府),我實在感到歉然。但這是我們不得不做的事。」

《觀念平台》神話恆存的李維史陀

中國時報 A23/時論廣場 2009/11/12
【柯裕棻】
  在網路資訊如此迅速的年代,任何悼文晚個三天就嫌晚了;任何介紹相形於維基百科,都嫌簡略。然而,李維史陀這位廿世紀最重要的結構主義人類學大師,影響我們這一代人至深,面對他的逝世,總有些除了歌誦和思想介紹之外的話要說吧。所以儘管已經晚了,我還是想寫點文字紀念。
  日前在國外開會時,李維史陀逝世的消息傳來,眾人聞言,先是愀然一驚,嘆:「啊,一百歲了。」大家心裡一痛,靜默了一會兒,繼而講起李維史陀帶給他們的啟蒙或啟發,我發現,每個人都曾在某個時期因某種緣故而受到他的思想召喚。來自各地的學者、小說作家、自然生態作家,不論主修領域為何,不論志業為何,都曾埋頭讀過李維史陀的書,特別是《憂鬱的熱帶》。這是李維史陀最著名的作品,結合田野觀察筆記、日記、遊記、哲學討論、散文於一體,非常優美,也非常誠實。許多人都是從這本書開始接觸結構主義,進而閱讀《神話與意義》、《野性的思維》,理解文化與神話的關係,以及語言和歷史的基礎邏輯結構。事實上,不從此書開始,非人類學專研者恐怕很難掌握李維史陀的思想。
  《憂鬱的熱帶》這本巨著雖然寫的是亞馬遜河流域的印地安部落研究歷程,但不是在行程結束之後立刻集結出版,而是李維史陀從事該研究十五年後,中途經戰爭和各種因素打斷,輾轉回到法國,細細琢磨整理出來的多年回顧,因此也可視為李維史陀對於人類學作為學術志業的生涯反思。其中,第一部第一章的「出發」和第九部「歸返」相當真摯地自我剖析了研究歷程中內心的掙扎和困惑,他那些真心的發問和追尋答案的熱忱,對於每一代的讀者而言應該都是極其動人的知識典範。
  《憂鬱的熱帶》在台灣的正式譯本是一九八九年五月初版,此書譯筆非常漂亮流暢,可惜譯者王志明譯完後不多久即病逝。此書後來成為當時大學文藝青年之間廣泛閱讀的重要書籍,那幾年許多學生自組的讀書會都定為指定讀物。對當時的台灣學生而言,一個暑假約可看完《憂鬱的熱帶》和《野性的思維》,這是很大的思想衝擊,書中描述和諧愉悅的波洛洛族社會(後譯博羅羅)以及熟諳幾何精緻圖形的卡都衛歐族(後譯卡杜韋奧)使我們腦子直冒火花,他的文字冷靜又細膩生動,如詩一般,不少人甚至因而燃起學術研究的熱情,改變了求學方向,轉而專攻文化人類學或結構主義相關研究。
  九○年代初台灣一整個世代的知識分子都曾站在李維史陀的肩膀上向遠方眺望。不論後來是否繼續以學術為職志,他們都曾經在知識追求的路途中受到他的感動,繼而影響他們自身的思考或創作。結構主義對廿世紀的西方思潮影響自不待言,而他對廿年前台灣的影響,也值得紀念。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現代人類學之父 李維史陀逝世

中國時報 A12/文化新聞 2009/11/05


【王嘉源/綜合巴黎四日外電報導】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廿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的李維史陀(Claud e Levi-Strauss),十月卅日在家中逝世,享壽百歲。李維史陀開創「結構人類學」(Structural Anthropology),重塑人類學研究領域,普遍被尊奉為現代人類學之父。
  李維史陀的家人及同僚三日表示,親友已在他位於巴黎東南方的勃艮第省村莊Lignerolles家中為他辦過喪禮,並長眠於當地。之所以延後發布他過世的消息,是為了避免媒體打擾。
  李維史陀以在一九五五年出版的《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 ques)一書而聲名鵲起,書中記述他在巴西亞馬遜盆地的閱歷和研究,是廿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著作之一。
  法界政界、思想界乃至一般民眾,咸對李維史陀過世表示悼念。法國總統薩科奇讚譽他是一名孜孜不倦的人文主義者、偉大的學者,不斷追求新知,把法國在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名聲提升至最高水準。
  李維史陀出版的其他文學及人類學經典著作還包括《結構人類學》(一九五八年)、《野性的思維》(The Savage Mind,一九六三年)以及《神話學:生食與熟食》(The Raw and The Cooked,一九六四年)等。
  李維史陀被推崇為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的先驅,他試圖將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結構語言學運用在人類學。結構主義在於比較任何特定系統內部分子之間的正式關係,目的乃是尋找所有形式人類活動背後的基本思維模式。
  李維史陀一九○八年十一月廿八日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母親是法國猶太人。後來李維史陀到巴黎攻讀學位,一九三○年代中期前往巴西教書及旅行。這段期間,他多次深入亞馬遜雨林與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考察當地印第安部落的習俗,開始建構日後對人類學領域造成深遠影響的理論和方法。
  尤其是,他引據部落習俗和神話指出,人類行為係依據邏輯系統,這些邏輯系統在不同的社會或有差異,但具備共同的次結構。由於當年西方思想界普遍認定,西歐文化較其他地區更為獨特及優越,李維史陀的研究發現挑戰這種成見,並獲得了反殖民主義者的廣泛回響。

http://www.cll.ndhu.edu.tw/newssystem/index.php

青銅一夢,千年不醒

文‧朱立群 圖‧林格立



火光熊熊、火聲隆隆,全身粗布裹覆的男人舀起一杓滾燙的金黃銅水,「唰!」的一聲,灌進杯狀的空心石頭──這是鑄銅人永恆的身影。

《漢書‧郊祀志》記載,中國人的始祖黃帝,鑄造銅鼎象徵天、地、人;成功治水的夏禹亦鑄九鼎,象徵他所一統的天下。始自古老的中國,青銅鼎器代表著天地正氣與國家道統。

時空穿越千年,今人早已忘了鑄銅是怎麼回事,但對銅鼎所象徵的誠信(君子「一言九鼎」)、絕倫(筆力「扛鼎」)、大器(「鼎」食鐘鳴),仍是傾慕不已!

常到故宮的民眾不難發現,逛完303室「新石器時代」的器物之後,進入305室的「青銅器時代」,華夏文明便開始大步向前邁進。常年鎮守房門口的故宮藏品,便是由3支模仿獸蹄的鼎足所撐起的「毛公鼎」。

這座西周晚期周宣王因感念叔父「毛公」輔政有功而鑄的青銅圓鼎,雖然晚於夏鼎與商彝,但鼎內長達500字的銘文刻字,乃前代青銅器物所未見,與同屬西周時代、上刻357字的「散盤」,同為故宮典藏的上古國寶。

按照器形劃分,鼎者,食器;盤者,水器;爵、角、斝、尊、卣、盉,酒器也。這些青銅器物,在商、周時代,也用作祭典、慶典的「禮器」,或是喪禮上的陪葬品,以顯逝者的尊榮。

這些關於青銅古物的知識,受故宮委託仿製的師傅們隨口就能道出。但令人訝異的是,他們天天與國寶模型相處,有人卻從未到過故宮一窺真品。

鑄銅技術的變與不變

「宗周鐘、乳丁簋、獸面紋甗、足形盉、戈卣、犧尊……,共486件,」與故宮簽有合約的脫蠟師傅劉國慶,細數9月底必須交給故宮的仿物名單。家中5兄弟之中排行老三的他,與二哥國賢及四弟國正一起繼承父業。

二十多年前,劉家現已過世的老父透過業界朋友的介紹,開始不定期承接故宮的案子。政府採購法實施後,因為脫蠟工業沒落而使競標者不多,在每一、兩年舉行一次的公開招標案裡,劉家幾乎每回都能得標,不論以前或現在,每次仿製的器物數量從數十個到數百個不等。

「故宮通常要等到倉庫裡的青銅存貨所剩無幾,才會再次招標,」本身也做「青銅花」藝品創作的劉國正說。因為故宮案子的工期不定、收入不穩,劉家也兼做薩克斯風吹頭、香爐、煙灰缸等其他金屬製品的脫蠟鑄銅工作。

青銅乃紅銅與錫或鉛的合金,銅的成分占8成,其他金屬含量至少各占2%;青銅器的製作方式以「鑄」為主,將銅塊熔成銅液、灌注鑄模而成。考古發現,河南偃師二里頭、安陽殷墟、洛陽龐家溝等地,都有古人鑄銅的遺址,他們以陶泥作模、以坩鍋熔銅;時過境遷,今人則以矽膠為模,以電爐熔銅。不變的是,熔銅、鑄銅的溫度必須保持在攝氏1,200度以上,而開放式的鍋爐,更讓鑄銅人必須與高溫貼身搏鬥。

走進劉家位於台北縣新莊市的工廠,可以聞到淡淡的油蠟味,預定隔天就要開爐熔銅的他們,正在趕製「子父辛爵」。此一商朝晚期的酒器上頭刻有銘文「子父辛」3字,是王子家族祭祀名叫「辛」的父親而製作的酒杯。

在「保麗膠」做成的外模與「矽膠」做成的內模之間,劉國慶灌入加熱後熔成液體的蠟油。經過半小時冷卻、蠟液恢復成固態之後,劉國慶拆掉模子、取出「蠟型」,交由妻子與弟媳幫忙修補蠟模。她們用蜜蠟填補模上的氣孔,而蠟爵上的紋飾若有殘缺,便要報廢重做。就像台灣社會傳統的家庭代工,沒有任何電腦化的設備可以確保加工流程的完美,因此劉家人除了必須細心,還需仰賴幾分運氣。

唯有完好無缺的蠟型才能裹上鋯粉與矽膠水調成的漿液,之後,二哥劉國賢再為它們覆上一層粗粒的馬來砂(耐火泥)而成為鑄銅的泥模,至此方完成脫蠟前的準備。

2至3天之後,3兄弟合力把整籠已經陰乾的泥模推入蒸汽脫蠟機,在攝氏100至150度的均勻給熱下,蠟水洩洪般地竄出機器。脫蠟後,空了的泥模內裡就像塞了一個空心的子父辛爵,等待滾燙銅水的入注。

烈火焚身以成銅體

開模之後大約經過4天,成堆空了的泥模躺在地上,準備完成最後一道「青銅加身」的儀式。

在此之前,已經脫蠟的泥模還須送進「燒結爐」裡,用攝氏800度的烈火燒掉黏附在內裡的最後一滴殘蠟。「這樣才能確保灌進銅水後,可以鑄銅均勻,」劉國賢一邊使用長柄鉗把石白色的泥模送進爐裡,一邊解釋。

與此同時,劉國正在一旁發動「熔解爐」後,丟入一塊10公斤重的銅錠。這是一塊內含80%紅銅成分的含鉛青銅,熔解過程中,不時可見3兄弟動手撥開噴濺在身上的銅液。劉國正若無其事地說,因有粗布長衫的保護,倒不至於燙出傷疤,被銅水飛賤到的皮肉,只需擦點藥膏消腫即可。

兩爐併燒,在逼近攝氏2,000度的超高溫度下,四周空氣盡成熱浪,火光刺眼、火舌逃竄,人類的耳膜幾乎無力抵擋從兩邊轟擊而來的隆隆火聲。

高溫燒灼下,含碳、鉛、銅等粒子的黑煙瀰漫整座工廠,眼前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最令鑄銅人出神的時刻。3人之中,一人以長柄取出燒結爐裡的石模,另二人取長杓舀出黃金熔岩般的銅水,一毫不差地澆入模上10元硬幣大小的圓形開口裡。

「這是變作粗黑的銅色之前,最美麗的金色,」劉國正說。淋入銅水之後,只見一個偎著一個的「金石」堆坐地上,猶如遍地結出金瓜……。

經過2小時的冷卻、金色褪成黃棕色後,3兄弟打掉石模、噴上可把鑄件打磨乾淨的氧化鎂粉(噴砂),這時已經完全脫模的爵杯呈現出人類的膚色。「再放進『銅染黑藥劑』與『銅綠水』調成的液體泡一分鐘,就變成很有古意的青銅色了!」劉國正說。最後經過打蠟、包裝,就是人們在故宮禮品部裡所見同比例大小、20公分高的子父辛爵。

「蠟氣很刺眼、銅塊裡的『鉛』含劇毒、燒銅會產生二氧化硫,而且還要在高溫環境下工作,一般人根本不會想做。」劉國正說,家族裡年輕的一輩沒人想要延續家業,兄弟3人再做10年就六十多歲了,到時就要徹底退休。他估計,目前台北縣市內做青銅古物仿製的工廠,剩下不到5家,多數脫蠟同業早已轉做獲利較高的鐵工。

劉家兄弟不在乎一支仿古青銅器的售價如何,他們只知道每次大約100萬台幣出頭的故宮仿古合約,對3戶家庭來說,若非為了興趣,實在難以餬口。

(本文節錄自台灣光華雜誌2009年10月號)

全身裹著粗布的現代鑄銅人,舀起攝氏1,200度的滾燙銅水,「唰!」的一聲灌進鑄口,剎時,在石模裡流蕩的漿液,散發出陣陣迷人的金光。

製作仿古青銅器,灌入銅水前的流程包括:1.蠟模的製作與修飾(1)。2.蠟模沾漿裹成泥模(2)。3.脫臘(3)。4.高溫燒除殘蠟(4)。灌銅、並經噴砂、作舊之後,就成了以假亂真的晚商銅器「子父辛爵」。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2010 年大專青年生命成長冬令營

大專青年生命成長冬令營
報名處:http://youth.blisswisdom.org/camp/winter/

創造新時代的生命價值觀

大專生正值青春年華,生命該如何發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邀請您一起來認清自己的生命,創造自己的生命,

成為一個具有青春與活力、智慧與遠見的大專青年!





營隊期間:2010 年 1 月 28 日 ~ 1 月 31 日

研習地點: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鹽埔鄉新二村維新路20號)

報名期間:2009 年 11 月 1 日 ~ 11 月 30 日

錄取結果:2009 年 12 月 20 日 網上公佈

錄取回覆:2009 年 12 月 30 日 前網站上回覆確認參加,倘未回覆,視同放棄。

報名資格:目前就讀於全國各公私立大專院校之學生;

     含研究所、大學部、四技、二技、二專、五專(限專四、五年級)
報名資訊http://stsweb.ym.edu.tw/sts2010/

補助暨指導單位:教育部顧問室
主辦單位:教育部顧問室科技與社會子計畫辦公室
協辦單位:高雄醫學大學 台中一中
時間:民國九十九年02月02日(星期二)、02月03日(星期三)、02月04日(星期四)、02月05日(星期五)
活動地點:高雄醫學大學

一、計畫緣起:

從早期社會派小說家山崎豐子的《白色巨塔》,到近幾年備受歡迎的影集《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怪醫豪斯》(Dr.House),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人承認醫療領域無法脫離社會,也發現醫學發展至今,已產生許多爭議和問題,是我們不得不去面對和解決的。過去,思考醫療與社會關係時,往往易流於單線思考,其癥結在於大部分的人總是將「醫學」當作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知識權威,並相信這個拯救生命、脫離苦痛的知識權威是科學且理性之物。然而,透過STS的視角探究醫學本質,我們發現醫學知識本身並非牢不可破的絕對真理,而STS正是要了解現在醫學與社會間的複雜互動關係。

在突破醫學神話之後,重新觀察這些醫療爭議的本質,STS可以提供一種不大一樣的切入點。例如,民眾選擇不一樣的模式時,可以討論這真的只是迷信還是另一套思維截然不同但確實有效的辦法?而在討論利益糾葛之餘,我們是否可以著眼於更大的利益?STS了解知識間可能會有不可共量的問題,也有兩種不同知識體系彼此誤讀的可能,更清楚許多所謂的融合,其實具有問題或時代性。但也因為這樣,才能更審慎地看待知識群間彼此溝通的品質,得到尊重多元文化及雙贏的局面。

從近十年來的教科書編纂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採用多元版本,現在高中教育中,涵蓋科技與社會、科學技術研究或是醫療與社會、醫療史的教材仍然寥寥無幾,但這一、兩年在「歷史科」上則出現了一個例外。由政大歷史系金仕起助理教授推動的九八課綱歷史專題,在高三歷史課本中增加了「醫療史專題」一單元。由此課綱可以看出,讓學生瞭解醫療與其社會脈絡的關係,同時藉由中西醫的相遇,各自身體觀與醫療體系的差異,反思西方近現代的科學和技術內涵等課題,已逐漸受到重視。而STS觀點下的醫療與社會、醫療史的目的之一在於,使高中生更將自己置身於歷史之中,不把醫療史僅僅看做是制度上的演變,而是像語言、習俗一般,長久以來深植於我們的文化之中,甚至存在於自身的身體記憶,是無法切割的一部份。

將STS觀點下的醫療與社會、醫療史觀念帶入高中教材,我們期許能使高中生對於醫療議題更加進行反思,提升其對於當今醫療議題的敏銳度;並使高中學生懂得反思所謂專家知識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同時更加覺知由自身生活經驗所累積而成的「常民觀點」(lay perspectives)或「在地知識」的價值所在,懂得去看見醫學知識背後所富含的權力關係,進而有所行動,形成高中學生的公民意識。

二、計畫內容:

在科技與社會交織、科技知識充斥社會且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代,誠如女性主義科學哲學家Sandra Harding說的:「科技在今天是如此地重要,以致於我們不能只把它留給科學家處理。」醫學當然也不能自外於此。科技、醫療與社會在愈發進步的社會脈絡中,從彼此對應、纏繞,一直發展成為彼此渴望的關係。醫療與社會具有相互生成的聯繫,而醫療科技的發展,不僅牽涉國家政策權力、市場脈動,與人民之間的關聯更是密不可分。因此,醫學與醫療在現代社會中如此重要,我們也不能只將它交給醫療專業人員處理。

今天,科技的引進使用與其引發的連帶相關問題,是影響醫療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醫療與科技所引發的社會爭議、科技對醫療帶來的衝擊、爭議與風險,更是STS研究領域裡的一大核心議題,亟需公民社會成員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分析、批判能力,最後化為具體實踐的行動力。STS試著藉由一些切身於生活周遭的在地議題、公共爭議,去探討並解開無所不在的知識、權力與社會的關係;並藉由這些公共議題的深究,在破除意識型態約束之餘,亦能激起醫學科學、醫療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火花,創造議題討論、對話的機制與機會。

本活動自97年1月舉辦第一屆、98年2月辦理第二屆以降,第三屆全國高中STS研習營之計畫內容主要包含幾個部分:

(一)、全國高中STS研習營
辦理於民國99年2月2日至2月5日,為期四天三夜,假高雄醫學大學舉行。以「醫療與社會」議題為主,本活動將透過筆試甄選方式進行,
募集全國對STS有興趣的高中學生七十名,展開研習。
(二)、全國高中教師STS工作坊
於計畫期程間,預計辦理兩次全國教師STS工作坊,每次為期一至二天,高中教師活動人數各約三十名。
(三)、STS讀書會及系列演講、座談
為使STS向高中教育持續經營與紮根,自計畫期程開始,將由計畫辦公室召集STS領域專家學者進入高中校園辦理讀書會與系列演講、座談
活動,由分點至分區擴大STS教學能量,使STS理念得以深入高中教育賚續延伸,並藉以培育高中STS教育種子師資。

醫療風險造成的爭議是現今社會中無可迴避的問題之一,架構在這樣的前提下,第三屆全國高中STS研習營由是作為公眾議題討論之媒介,試圖強化公民對知識,及對政策或公共議題之敏感度或提問能力,目的乃作為反省個人與社會互動之基礎。並期望能透過營隊課程的安排,令參與本研習營的學員瞭解醫學知識、醫療發展應用的人文社會本質;透過角色扮演的公民會議論壇實作,促使相關議題的公民對話發展。醫學與醫療皆不應視為商品,然如何從STS的角度和觀點去透視科技、醫療與社會交纏的現代社會、探討科技與社會構築的不同思考模式的知識領域,進一步由在地議題引發社會公民的對話與思考,是本活動期許能夠帶給高中學生與教師的反思和啟發。

為此,希望透過本計畫的實施,向全國對科技與社會(STS)有興趣的高中教師與高中生,推廣、介紹STS的觀念,讓STS向下紮根,以STS跨領域思考的特質,訓練國家未來公民在高科技風險社會中獨立思想、參與公共討論與達成適當判斷或決策的能力。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台中一中高一歷史分組報告初稿來了(107+119+121+123)

1.請各位互相提醒,每天meeting請勿遲到,若真有要事請記得提早跟老師請教
2.若無故缺席者,除meeting成績零分計,仍需與老師另約時間討論
3.meeting時,請記得帶紙和筆,記錄同學及老師的建言
4.每組討論完之後,回去需參考其他組資料及建議修改+引用其他各版本教科書資料(老師將會印給各位)
(1)同學可參考網路或自修資料~僅需說明出處即可
(2)老師無名網頁http://www.wretch.cc/chenelong 旁的歷史教學資源資料可以運用

5.修正後繳交資料
(1)報告組講稿(口頭報告講稿)
(2)PPT
(3)大綱(發給同學每人一份)
(4)每組依報告主題各出5題考試題目(是非or選擇or問答or你想出的任何考題),
此將作為各班小考題目之用:例如107寫119+121+123出的題目,餘依此類推
(5)工作分配表(需包含何人上台報告及上臺報告工作分配)

6.修正後交時間
(1)第一組~第八組需在週五晚上前交給各班小老師
(2)第九組~第十一組請在周六晚上前交給各班小老師
檔名:例如107班第三組 107_3rd(修)

7.報告當天原則無需再繳交資料給老師
但若資料有更正需補交,直接將檔案交給老師即可
檔明記錄為 例107班第三組 107_3rd(終)
_
請這四班英雄好漢到此網去下載
並且互相切磋技藝
以求更上層樓

http://cid-50c0969c355e6385.skydrive.live.com/browse.aspx/%e9%ab%98%e4%b8%80%e6%ad%b7%e5%8f%b2%e7%a7%91%e5%88%86%e7%b5%84%e5%a0%b1%e5%91%8a%5E5107+119+121+123%5E6?uc=22&isFromRichUploa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