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海上絲路申遺 5市納入

【世界日報╱大陸新聞組廣州4日電】
2009.09.04 04:11 pm

國家文物局已初步決定將廣州、泉州、寧波、揚州、蓬萊五市納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計畫。專家認為,五市捆綁申遺將加快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的進程。
信息時報報導,廣州市文化局透露,「海絲」申遺還有望從目前中國數個城市的捆綁擴展到中亞五國,跨國整合成一個大項目。
國家文物局在無錫召集福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五省文物局,以及泉州、寧波、廣州、揚州、蓬萊五市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機構,就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事宜進行座談,五市初步被納入「海絲」申遺計畫。專家認為,五市的捆綁申遺將加快海上絲綢之路的進程。
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是整個亞太地區第一個作為「文化線路」申報的世界遺產項目。據報導,絲綢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線路。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陳玉環透露,海上絲綢之路將跨國整合成一個大項目來申遺。
根據國際申遺規則,絲綢之路作為2010年世遺申報項目,中國和中亞國家應於2008年9月、10月間向世界遺產中心提交絲綢之路申報初審文本,2009年8月起接受國際專家考察評估。報導指出,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報導說,保存在廣州市內各地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址共有20多處。
【2009/09/04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兩岸合出康熙朝起居注冊

【聯合報╱特派記者賴錦宏/北京報導】
2009.09.04 04:13 am

由聯經出版社和大陸中華書局共同合作的「熙朝起居注」昨天在北京國際圖書展中正式發行;聯經出版社總經理林載爵(右一),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宇(左二),和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岩(左一)等共同出席。記者賴錦宏/攝影
分別典藏於台北故宮和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康熙朝起居注冊」,經過兩岸出版社和學者大力奔走,終於共同出版。
聯經出版社總經理林載爵表示,有關台灣故宮的部分是首次出版,還原真實的清史資料,這是兩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
由聯經出版社和大陸中華書局共同出版的「康熙朝起居注冊」,昨天在北京國際圖書展舉行新書發布會。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宇指出,在清史學者閻崇年牽線策劃下,兩岸聯合出版,同步銷售,是兩岸出版界的大事。
林載爵致詞時指出,「康熙朝起居注冊」一共五十四冊,包括原藏於大陸北京第一歷史檔案館的三十二冊,和在台北故宮的二十二冊,前者曾在大陸中華書局出版過,但有部分疏漏;台北故宮部分從未出版,這次由聯經出版社和大陸中華書局各自出版,版型一致,同步銷售,統一發行,不拆開分售。台灣售價一部台幣六萬九千元。
林載爵說,「起居注」裡藏有許多史實材料。康熙在位時,三次親征蒙古,打擊厄魯特蒙古的首領葛爾丹,但是從未真正消滅過。第三次時,差點可以完全消滅,還是失敗。葛爾丹的死因,清史「清實錄」和「起居注冊」就完全不同。
「清實錄」上寫葛爾丹是「飲藥自盡」;而「起居注冊」有不同說法,讓歷史學者對葛爾丹的死亡起疑。「起居注冊」上是寫葛爾丹早上發病,晚上就死亡,但不知生的什麼病。這就是最原始的記載,而「清實錄」的說法是清史官篡改。
原因是,康熙第三次親征時,曾對臣下表示,葛爾丹已無任何去處,未來只有三種可能:一是自盡,二是來降,三是被俘。「清實錄」裡的記載,應該是史官揣摩上意所為。
林載爵表示,類似的故事應該有不少,在「康熙朝起居注冊」能還原史實,有待對歷史有興趣者或清史學者發覺。
【2009/09/04 聯合報】@ http://udn.com/

陳柔縉:烤鴨該怎麼吃?

【聯合報╱陳柔縉】
2009.09.04 03:11 am

陳柔縉
日本時代,台北有個叫吳江山的人,先在「東薈芳」當大廚,後開「江山樓」當老闆,這兩家有藝妲歌聲的酒家餐館,從一○年代到三○年代,其菜之好,不數一也當二,特別江山樓標榜「台灣料理」,和「蓬萊閣」餐樓做廣東菜和四川菜,同享盛名卻各有擅場。
從吳江山遺留的食譜,有道烤鴨稱之「掛爐燒鴨」,鹹菜塞進鴨肚子,外塗醬油,以燒紅的炭烤四十分鐘,即可片肉上桌。要吃的時候,以兩片土司相夾。食譜裡,有個奇妙的材料跑出來了,吳老闆說,土司要先塗「番茄醬」(ketchup)。
吃烤鴨,不塗甜麵醬,不配青蔥,反配鹹菜、塗番茄醬,此刻從文字上聞起來,味道就有幾分詭異。不論美味與否,當時採用番茄醬,應該有幾分實驗與創新的味道。
八○年代,麥當勞等美式速食店紛紛進軍台灣,吃薯條要沾番茄醬。熱狗、披薩也要番茄醬,番茄醬的角色逐漸加重。又老跟西方食物一起出現,好像是當代的新食材,事實不然,日本時代,除了名廚在用番茄醬,番茄醬的名牌「可果美」也已來台販售。
一九三○年代,可果美頻繁在台灣刊登小圖廣告,當時並不叫「可果美」,而是使用日文的「眱硒粣」,做為商品名,唸音近似「卡夠咩」,歷史已超過百年。
十九世紀末,可果美的創辦人蟹江一太郎從陸軍退伍時,長官西山中尉對他說,你家養蠶,但以後的農業不一樣了,不妨栽種西洋蔬菜試試看,蟹江便開始嘗試種番茄和高麗菜、芹菜、萵苣等西方蔬菜。擺到市場去,其他菜慢慢賣掉,唯獨番茄總是頑強留在原地。
當時,不要說日本人不習慣生番茄的氣味,連洋人也不大生吃番茄,而是把番茄煮熟當調味料。蟹江為了改變番茄冷肅不可親的面貌,專程跑去名古屋請教西餐主廚怎麼做番茄醬汁(tomato sauce,非番茄汁,也不是番茄醬)。一九○六年研發成功,蟹江正式設廠製造番茄醬汁。兩年後,番茄醬也開始生產了。
可果美最早的商標採用日本帝國海軍的五角星星圖案,遭人質疑,之後變形為六角星星。這枚六角星由兩個相倒的三角形交疊而成,模樣剛好很像手編竹籠或竹籃的花紋,日文叫「籠目」,發音正是「卡夠咩」,可果美之名即由來於此。
一九六三年,可果美捨棄星星商標,改成紅番茄內有英文字母「Kagome」。四年後,可果美在台南設立分公司,台灣人此時買的瓶裝可果美番茄醬,已不復見星星商標。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醫生無故被日警拘留五十天,他又失眠又暈眩又曉瀉又淚流,悽愴之餘,唯有餐水「略一慰」。第十八天,他在日記寫道,「午飯眴紸祫紸笫(按,番茄醬)炒的,頗可口」。能如此撫慰獄中的賴和先生,大概也是百年來,番茄醬最可貴的一次出演。(作者為作家)
【2009/09/04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