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瑞特.沃斯利 2009/10/28
眾所皆知,勞力士是腕錶之王,它代表的是財富、奢華與品質。每隻錶完全由手工打造,有些家族甚至將勞力士當成傳家寶。勞力士更是許多搶匪夢寐以求的目標。
【前言】
從世紀初到怒吼的1920年代,當古典的形象仍舊優雅十足,從性別解放到前衛時尚,女生穿比基尼,男生開始雌雄同體。《時尚傳奇的誕生》詳細記錄百年來服飾、配件的演變,以及影響此世紀穿著的重要名人與設計師,除了集合所有大膽跨界、挑戰現狀、打破禁忌的顛覆創新案例,本書挑選的都是足以代表百年來時尚圈發展的重要事蹟,個個都經得起時代考驗!
1927年,當游泳健將梅賽德絲‧格麗茲橫渡英倫海峽時,戴的就是勞力士蠔式系列。
Rolex Oyster Watch‧勞力士蠔式腕錶
卓越精準一個世紀
這個皇冠標誌代表著一切。勞力士等於富商巨賈、頂級財富。眾所皆知,勞力士是腕錶之王,它代表的是財富、奢華與品質。每隻錶完全由手工打造,有些家族甚至將勞力士當成傳家寶。勞力士更是許多搶匪夢寐以求的目標。
勞力士手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也是最多廠商仿冒的品牌。它是功能與財富的象徵。
一切起源要從來自巴伐利亞的孤兒漢斯‧威爾斯道夫(Hans Wilsdorf)說起。1905年,他原來是倫敦的手錶經銷商與製造商,他手錶的內部機械全來自於瑞士。當時只有女人才會戴腕錶,男性大多使用懷錶,但這位有先見之明的商人認為腕錶一定會成為主流商品,因此他的構想備受批評。總而言之,大眾認為把錶戴在動來動去的手腕上如何能保持時間準確?
然而,在一次世界大戰泥濘的壕溝裡,腕錶竟然是最實用的選擇,推翻當時對腕錶精確度的疑惑,因此才逐漸為大眾接受。威爾斯道夫力求正確與精準,他製造的手錶的確也在水準之上。1914年,勞力士錶榮獲Kew天文臺(Kew Observatory)頒發的A級證書;當時這種證書只會頒給航海用的精密鐘錶,而勞力士竟獲此殊榮。1927年,當游泳健將梅賽德絲‧格麗茲(Mercedes Gleitze)花了十五小時又十五分鐘橫渡英倫海峽時,她手上戴的就是勞力士蠔式系列(Rolex Oyster)。威爾斯道夫為這款手錶的防水性、防塵性與無懈可擊歡呼。1931年,勞力士推出第一款能自動上發條的機械錶;1945年,他們又在錶面上加上日期;到了1953年更推出能深潛至海面下一百零九碼(約一百公尺)的防水錶。
勞力士猶如腕錶界的皇宮貴族。經過一個多世紀,這個品牌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風格特色
1. 二十世紀初,當時腕錶只有女人才會戴,但漢斯‧威爾斯道夫(Hans Wilsdorf)看到了男性腕錶的商機,開始生產。
2. 勞力士以精準著稱,還榮獲Kew天文臺(Kew Observatory)頒發的A級證書,當時只有航海用的精密時計才能得到此殊榮。
3. 1931年,勞力士推出第一款能自動上發條的機械錶; 1953年更推出能深潛至海面下一百零九碼(約一百公尺)的防水錶。
(本文轉載自哈瑞特.沃斯利新書《時尚傳奇的誕生》,許靜予譯,原點出版,大雁發行)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拯救全球珊瑚礁 冷凍樣本保存生物多樣性
20091026 21:23:57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保護全球海域珊瑚礁的前景看來十分暗淡,所以冷凍保存珊瑚樣本,可能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報導,研究人員在丹麥舉行的會議中指出,即使執行嚴苛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大部分的珊瑚礁還是無法存活下來。科學家建議將珊瑚物種樣本保存於液態氮當中。
未來全球溫度若能恢復穩定,冷凍保存的珊瑚可以再回歸海洋自然棲息地。
來自16個重要經濟體的國會議員,目前正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集會,試圖尋求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會議由「全球國會議員爭取環境平衡組織」(Globe Legislators Organization for aBalanced Environment,GLOBE)舉辦。
會議主要討論議題,就是如何保護覆蓋率佔海底面積不到0.25%的珊瑚礁。全球約有5億人口必須仰賴珊瑚礁維持生計,取得食物,或是保護海岸生態。
與會的政治人物和科學家都認定,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速度太快,人類挽救珊瑚的仗已經打敗,世界各國必須謀求其他解決之道。
冷凍珊瑚樣本以備未來之用,也許是可行方案。
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ZSL)學者哈定(Simon Harding)說:「保存含有豐富生態系統的珊瑚礁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後努力。」(譯者:中央社張曉雯)981026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保護全球海域珊瑚礁的前景看來十分暗淡,所以冷凍保存珊瑚樣本,可能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報導,研究人員在丹麥舉行的會議中指出,即使執行嚴苛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大部分的珊瑚礁還是無法存活下來。科學家建議將珊瑚物種樣本保存於液態氮當中。
未來全球溫度若能恢復穩定,冷凍保存的珊瑚可以再回歸海洋自然棲息地。
來自16個重要經濟體的國會議員,目前正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集會,試圖尋求氣候變遷的解決之道。會議由「全球國會議員爭取環境平衡組織」(Globe Legislators Organization for aBalanced Environment,GLOBE)舉辦。
會議主要討論議題,就是如何保護覆蓋率佔海底面積不到0.25%的珊瑚礁。全球約有5億人口必須仰賴珊瑚礁維持生計,取得食物,或是保護海岸生態。
與會的政治人物和科學家都認定,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速度太快,人類挽救珊瑚的仗已經打敗,世界各國必須謀求其他解決之道。
冷凍珊瑚樣本以備未來之用,也許是可行方案。
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ZSL)學者哈定(Simon Harding)說:「保存含有豐富生態系統的珊瑚礁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後努力。」(譯者:中央社張曉雯)981026
陶瓷博物館海上絲路特展 展現東南亞文化
20091030 16:30:25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30日電)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今天起舉辦「海上絲路‧看見東南亞」特展,由於是國內首次針對東南亞文物大規模展覽,陶博館長游冉琪表示,有助國人了解東南亞文化,促進族群和諧。
海上絲路特展上午在陶博館大廳舉行開幕典禮,邀請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洪健昭及國內外學者、陶藝家等人與會,地方人士也到場致意。
游冉琪表示,根據統計,台灣近年來已有上百萬人前往東南亞觀光、經商,也有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人民移民到台灣,但國人似乎仍對東南亞的文化不甚了解。
她強調,這次特展從鄭和下西洋所形成的「海上絲路」來架構整個展覽,是國內首次大規模的東南亞文化特展,有助民眾了解東南亞歷史,進而尊重他國文化,促使大家相處上更和諧。
陶博館指出,在日本、泰國博物館及台灣各相關單位協助下,共展出240件東南亞陶瓷作品,包括3000多年前的泰國班清陶罐,藉「古陶瓷」、「陶瓷村」、「現代陶藝」等主題,從史前到現代,完整呈現活力十足的東南亞陶瓷文化。展期即日起到明年2月底止。981030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30日電)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今天起舉辦「海上絲路‧看見東南亞」特展,由於是國內首次針對東南亞文物大規模展覽,陶博館長游冉琪表示,有助國人了解東南亞文化,促進族群和諧。
海上絲路特展上午在陶博館大廳舉行開幕典禮,邀請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洪健昭及國內外學者、陶藝家等人與會,地方人士也到場致意。
游冉琪表示,根據統計,台灣近年來已有上百萬人前往東南亞觀光、經商,也有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人民移民到台灣,但國人似乎仍對東南亞的文化不甚了解。
她強調,這次特展從鄭和下西洋所形成的「海上絲路」來架構整個展覽,是國內首次大規模的東南亞文化特展,有助民眾了解東南亞歷史,進而尊重他國文化,促使大家相處上更和諧。
陶博館指出,在日本、泰國博物館及台灣各相關單位協助下,共展出240件東南亞陶瓷作品,包括3000多年前的泰國班清陶罐,藉「古陶瓷」、「陶瓷村」、「現代陶藝」等主題,從史前到現代,完整呈現活力十足的東南亞陶瓷文化。展期即日起到明年2月底止。981030
史學名家唐德剛教授辭世,享年九十
‧2009.10.29《聯合報》:歷史學家唐德剛在美辭世
‧2009.10.30《聯合報》:史學家唐德剛「走得非常平靜」
‧2009.10.30《聯合報》:當年「千金小姐下嫁窮小子」
‧2009.10.30《中國時報》:口述史大師 唐德剛逝世
‧2009.10.30《旺報》:唐德剛未竟之願─ 一部真正的「張學良口述歷史」
‧2009.10.30《新報》:歷史學家唐德剛舊金山逝世
史學名家唐德剛教授於10月26日晚上11時20分在美國加州家中平靜去世,享年九十歲。
唐教授1920年8月23日生於安徽合肥淮軍世家,幼承庭訓,國學根底深厚。小學五年級後接受新式教育。1937年抗戰軍興,離家繼續求學,隻身隨國立安徽中學(後改國立第八中學)輾轉西遷,後入重慶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回安徽任中學教席,隨後在省立安徽學院講授西洋通史。抗戰勝利後,考取自費留美,負笈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追隨唐納德教授(Prof. David Donald)研究西洋史,1959年獲哥大博士學位。
畢業後在哥大執教,稍後任紐約市立大學教授,並兼任亞洲史學系系主任,直到退休,專心著作。
在史學上,唐教授有兩方面的重要貢獻:一是口述史,二是關於中國近代演變的「歷史三峽」說。
唐教授在哥大期間參加口述史研究項目,訪問了很多當代最重要的人物。成名作是《李宗仁回憶錄》,至今是口述史的龍頭著述。《顧維鈞回憶錄》完成英文稿,由大陸譯為中文。唐教授長期訪問胡適,關係密切,被視為胡適的大弟子,胡適思想的傳播者。《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最為著名。張學良一度想請唐教授寫口述自傳,後來因故中斷,但是整理已有的談話和錄音,出版了《張學良口述歷史》。
唐教授在八十年代末,在紐約邀集朋友和學生組成「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訪問經歷抗戰時期的老人,這是他積極推廣口述史研究的貢獻之一。
唐教授在抗戰的硝煙中成長,經歷中國近代內憂外患最劇烈的時代,不斷思索古今之變。經過數十年的縝密思考,產生了中國近代史是整個文化、社會、政治大轉變的史觀。抗戰時全民的艱苦犧牲,使中國從積弱中奮起,躍升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正是這個歷史大轉變中的重要環節。
負笈美國後,漸漸運用社會科學理論解釋歷史發展,他在1990年代成形「歷史三峽」說,認為中國全部文明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中間經過兩次轉型。第一次轉型從戰國時期到秦帝國,大概經過三百年,核心轉變見於三個基本制度的變化:一、政治上廢封建,立郡縣;二、經濟上廢井田,開阡陌;三、學術思想上由百家爭鳴轉為獨崇儒術。轉型完成即創建了農業大帝國的定型。
近代的大動亂是從中華帝國到現代國家的第二次轉型。新的中華文明定型也必然有文化─社會─政治體制的三方面的轉型:一、政治上化君權為民權;二、經濟上化農業經濟為工商業經濟;三、學術思想上化控制思想為開放思想。他並且從此演繹出一個綜合的文化概念──第一次轉型是造成「行同倫」的社會,第二次轉型則是行為不再同倫,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多元化的社會。在帝國文化時期,國家大於社會,在未來的新文化中,將是社會大於國家。他的「歷史三峽」說,在海外深受重視。
唐教授的歷史著作,主要是在雜誌上發表的單篇論文,後來集合成為巨著,最著名是1998年出版的《晚清七十年》五大冊。其中「歷史三峽」說是解釋中國歷史轉變的主軸。這套書本來是唐教授構思多年的《民國通史》的晚清導論篇,但是民國史只寫了國民政府之前的《袁氏當國》及其後的《毛澤東專政始末》的相關文章,集結為這兩本書。
唐教授從大學時代就不斷寫短文和短篇創作,行文流暢、詼諧,而且氣勢磅礡,妙語如珠,這是他文史一家的特色。著名作品有《書緣與人緣》、《史學與紅學》、《五十年代底塵埃》、《戰爭與愛情》等。
唐教授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者。他關心的不僅是帝王將相,更放眼平民百姓的苦難與幸福,特別對日本在戰時加諸中國人民的不人道凌辱、殘殺、迫害,認為應當在道德上、歷史上和法律上加以審判。二十多年來,他積極投入人道主義團體發起的運動,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和暴行,要求日本道歉和賠償。無論集會、演講、遊行,他都親自參加。為伸張人類的正義作出實際貢獻,是他人道主義史學家的本色。
唐夫人吳昭文女士秀麗嫺雅,長子光儀是優秀的建築師,女兒光佩是傑出的電腦工程師,都住加州。唐教授交遊廣闊,海內外的朋友和學生極多,但是唐夫人表示不願驚動大家,感謝親友問訊,但花圈輓聯一律婉謝,奠儀可改送唐教授所創立的「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該會專設唐德剛教授獎學金基金,支票抬頭“Society of Oral History on Modern China”(請在底欄註明「獎學金」字樣),地址:33-21 149th Place, Flushing, NY 11354, USA(詢問電話:1-718-353-6778 電郵:info@chineseoralhistory.org)
‧2009.10.30《聯合報》:史學家唐德剛「走得非常平靜」
‧2009.10.30《聯合報》:當年「千金小姐下嫁窮小子」
‧2009.10.30《中國時報》:口述史大師 唐德剛逝世
‧2009.10.30《旺報》:唐德剛未竟之願─ 一部真正的「張學良口述歷史」
‧2009.10.30《新報》:歷史學家唐德剛舊金山逝世
史學名家唐德剛教授於10月26日晚上11時20分在美國加州家中平靜去世,享年九十歲。
唐教授1920年8月23日生於安徽合肥淮軍世家,幼承庭訓,國學根底深厚。小學五年級後接受新式教育。1937年抗戰軍興,離家繼續求學,隻身隨國立安徽中學(後改國立第八中學)輾轉西遷,後入重慶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回安徽任中學教席,隨後在省立安徽學院講授西洋通史。抗戰勝利後,考取自費留美,負笈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追隨唐納德教授(Prof. David Donald)研究西洋史,1959年獲哥大博士學位。
畢業後在哥大執教,稍後任紐約市立大學教授,並兼任亞洲史學系系主任,直到退休,專心著作。
在史學上,唐教授有兩方面的重要貢獻:一是口述史,二是關於中國近代演變的「歷史三峽」說。
唐教授在哥大期間參加口述史研究項目,訪問了很多當代最重要的人物。成名作是《李宗仁回憶錄》,至今是口述史的龍頭著述。《顧維鈞回憶錄》完成英文稿,由大陸譯為中文。唐教授長期訪問胡適,關係密切,被視為胡適的大弟子,胡適思想的傳播者。《胡適口述自傳》、《胡適雜憶》最為著名。張學良一度想請唐教授寫口述自傳,後來因故中斷,但是整理已有的談話和錄音,出版了《張學良口述歷史》。
唐教授在八十年代末,在紐約邀集朋友和學生組成「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訪問經歷抗戰時期的老人,這是他積極推廣口述史研究的貢獻之一。
唐教授在抗戰的硝煙中成長,經歷中國近代內憂外患最劇烈的時代,不斷思索古今之變。經過數十年的縝密思考,產生了中國近代史是整個文化、社會、政治大轉變的史觀。抗戰時全民的艱苦犧牲,使中國從積弱中奮起,躍升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正是這個歷史大轉變中的重要環節。
負笈美國後,漸漸運用社會科學理論解釋歷史發展,他在1990年代成形「歷史三峽」說,認為中國全部文明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中間經過兩次轉型。第一次轉型從戰國時期到秦帝國,大概經過三百年,核心轉變見於三個基本制度的變化:一、政治上廢封建,立郡縣;二、經濟上廢井田,開阡陌;三、學術思想上由百家爭鳴轉為獨崇儒術。轉型完成即創建了農業大帝國的定型。
近代的大動亂是從中華帝國到現代國家的第二次轉型。新的中華文明定型也必然有文化─社會─政治體制的三方面的轉型:一、政治上化君權為民權;二、經濟上化農業經濟為工商業經濟;三、學術思想上化控制思想為開放思想。他並且從此演繹出一個綜合的文化概念──第一次轉型是造成「行同倫」的社會,第二次轉型則是行為不再同倫,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多元化的社會。在帝國文化時期,國家大於社會,在未來的新文化中,將是社會大於國家。他的「歷史三峽」說,在海外深受重視。
唐教授的歷史著作,主要是在雜誌上發表的單篇論文,後來集合成為巨著,最著名是1998年出版的《晚清七十年》五大冊。其中「歷史三峽」說是解釋中國歷史轉變的主軸。這套書本來是唐教授構思多年的《民國通史》的晚清導論篇,但是民國史只寫了國民政府之前的《袁氏當國》及其後的《毛澤東專政始末》的相關文章,集結為這兩本書。
唐教授從大學時代就不斷寫短文和短篇創作,行文流暢、詼諧,而且氣勢磅礡,妙語如珠,這是他文史一家的特色。著名作品有《書緣與人緣》、《史學與紅學》、《五十年代底塵埃》、《戰爭與愛情》等。
唐教授不是象牙塔裡的學者。他關心的不僅是帝王將相,更放眼平民百姓的苦難與幸福,特別對日本在戰時加諸中國人民的不人道凌辱、殘殺、迫害,認為應當在道德上、歷史上和法律上加以審判。二十多年來,他積極投入人道主義團體發起的運動,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和暴行,要求日本道歉和賠償。無論集會、演講、遊行,他都親自參加。為伸張人類的正義作出實際貢獻,是他人道主義史學家的本色。
唐夫人吳昭文女士秀麗嫺雅,長子光儀是優秀的建築師,女兒光佩是傑出的電腦工程師,都住加州。唐教授交遊廣闊,海內外的朋友和學生極多,但是唐夫人表示不願驚動大家,感謝親友問訊,但花圈輓聯一律婉謝,奠儀可改送唐教授所創立的「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該會專設唐德剛教授獎學金基金,支票抬頭“Society of Oral History on Modern China”(請在底欄註明「獎學金」字樣),地址:33-21 149th Place, Flushing, NY 11354, USA(詢問電話:1-718-353-6778 電郵:info@chineseoralhistory.org)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日本有趣農夫:《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http://blog.roodo.com/wcch2000/archives/10379627.html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朋友提起這本《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時,說她讀到幾度眼眶泛紅。我還想這位太太妳是不是太誇張了。
因為書不厚,在日本又紅成這樣,於是我在某個夜晚上床翻開(誤以為心情平和有助睡眠),看了幾頁趕快把書丟在一旁。哎呀不得了,我差點就要清醒來作筆記了!
木村阿公雖然長得像阿公,但其實還沒有60歲,皺紋與黝黑的皮膚可能是農夫本色;不見的牙齒則是曾因為外出打工被黑道打斷,他覺得這缺牙是去捍衛蘋果的紀念品;但是他的笑容,是連寫作者都說「我很努力思考該如何向讀者傳達他的笑容,因為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爽朗的笑聲。」
那就來聽一下他的笑聲吧!(大約在影片播放一分鐘的時候)
木村所創造出的「奇蹟」就是,不用農藥不用肥料而種植出全日本都想著「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蘋果。從實驗開始,到他第一次看到七朵蘋果花、採收到兩顆蘋果,整整10年。第11年,他的蘋果園開滿了蘋果花。
這段期間,人們口耳相傳去跟他買蘋果,木村用電話、傳真、通信的訂購法,每年收成都被訂個精光。再過20年的2006年,他接受NHK「專家的作風」採訪,開場就是東京的法國餐廳主廚表示,用木村凝聚「生產者的靈魂」蘋果所作的料理,訂位已經排到半年一年之後。據說這集「獻給放棄人生的你」的節目,被觀眾要求重播了100多次。
並不是所有作物不用農藥時都會有這麼大的挑戰。但蘋果是。因為農藥在近代加入,蘋果變得只要負責長得又甜又大就好,它不用奮力生長,所以當木村不使用農藥的時候,現代的蘋果已經不知道怎麼長了!
所以木村可以說是在,等。他知道蘋果樹其實很努力。
*****
木村並非只會夢想不知輕重的人。務農前的他,可是具有簿記資格、在公司中是專門控管成本的人。而且他酷愛研究機械,他坦承就是因為喜歡耕耘機,所以也欣喜的入贅務農。可是,每噴灑一次農藥,他體質過敏的妻子就得臥床休息一週。
直到有一個無事可作的雪天,他閒不下來而去書店,在搬動置放高層的機械書籍時,不小心打落了其他的書,木村於是把弄髒的一本也給買了下來,那本書叫做《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也不用肥料的栽種,因為大自然是自我完結的體系。
就這樣,木村踏入了無農栽培的路。但他不是專家,所以他完全靠讀書、實驗、從挫折中再試一次。
*****
在這段慘不忍睹的日子裡,他被鄰里冠上了「滅灶」的嚴重形容,他女兒在作文上寫著:「我的爸爸是農夫,但是我從來沒有吃過家裡種出的果實。」苦還不是重點,重點當時可是經濟大起飛,鄰居都已經買車出國了。
但每一次猶豫的時刻,木村都會發現一點奇妙的事,例如,葉子還是又長出來了,有一年葉螨不見了,每次一點小小的進展都讓他覺得──蘋果樹也想活下去啊。
所以,他「窮得只剩下信念」。
但依然有這樣一個極限,他實在不忍心看到家人和蘋果樹因他繼續受苦,他決定,來去死吧,只有死才能夠制止他的夢想。月圓風高,他帶著繩子上山要去找棵大樹來吊,這個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山裡不可能有農藥,而且到處都是蟲,可是為什麼它們的葉子都那麼健康?!(讀到這裡我也楞了一下)
他觀察之後發現,就是他腳下踩的泥土不一樣。鬆軟度不一樣,氣味不一樣,溫度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呃,他吃了起來)。他終於理解,重點在泥土,是在整個一體的大自然醞釀出這種泥土,讓蘋果樹盡情的深根茁壯。我們為了保護蘋果樹,卻用農藥將它隔離在大自然之外。從此之後,木村更加的開心,他選定了努力的方向,開始出外打工(牙齒就在這個時候離去了啊)。
「沒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蘋果樹不能,人也不能。
日本的腦科學家、也是NHK「專家的作風」主持人之一的茂木健一郎,形容這種傻瓜的意志:他們擁有相信眼睛看不到的東西的力量。像這樣不斷學習的人,「是閃閃發光的」。
*****
儘管被視為是個麻煩,但木村卻不斷汲取著周圍人的能量。他的岳父因為經歷過戰亂,理解農藥未必是個必須,不僅同意木村拿家產來試驗,有時候還要在外當擋箭牌。他親生父母覺得自己的兒子去把人家搞成這樣實在太對不起,聲明斷絕往來,可是晚上偷偷送米過去。他的女兒聽到父親可能要放棄的時候,生氣的反對,她說那我們前面苦的是都白費了嗎?! 他繳不出水電費時,有朋友去代墊;他需要機械時,老闆留下好用又便宜的部分給他;他要去繳納欠稅時,對方還勸他,還是先留著吃飯家用吧。他的蘋果園開花時,是鄰園的農夫放下手上正煩惱的事趕快跑去通知他。第一次結出好小的蘋果帶去市區廉賣,客人寫信回來跟他說,好甜!我還要再買。
後來木村在為其他果園諮詢時就表示,你的果園也不能獨立於其他人之外,他每年都要去拜託拜託鄰居,讓他再試一年。木村也認為,如果收支平衡了,就不應該收取高價格,要讓大家都吃得到好吃健康的蘋果。
*****
日前台灣媒體報導木村那顆放了兩年沒有腐爛、只是枯萎飄香的蘋果(乾)時,訪問了農委會專家,專家說這不可思議,因為沒有科學根據。日本的學者也大感驚訝,認為這在學術上有其深遠的意義。
其實木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他認為,也許因為它來自於大自然吧。
正由於他完全靠觀察和實作,NHK說這是一位「打破常識的男人」。他用眼睛看益蟲也看害蟲,而且是連蟲的臉和卵都想了解。他自己調和醋來當農藥,但是堅持以人工噴灑完800棵樹,因為他認為機器壓過會損壞土壤。他的果園平常長得像個植物園,但是秋天會割草,讓土壤溫度降低,「這是要告訴蘋果秋天來了」。他不用肥料,土壤仍維持肥力;他連修剪樹枝都有自己的道理,於是日本甚至韓國的專家和果農都紛紛去取經。
當節目主持人問他認為「什麼是專業」,他想想後說:心和技術的結合,才是真正的專業。
木村最在意的就是:主角是蘋果,我只是幫助它生長,畢竟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靠自己開出一朵蘋果花(也不能長出一條金魚--這是佐賀阿嬤說的)。所以他常常會去跟蘋果樹說,謝謝你們真努力啊,對不起啊你要努力活下去啊,在開花的那第一年,他帶著燒酒到果園裡,澆了些到地上,跟蘋果樹對飲起來。
******
對於木村似乎是被天啟而發現有關泥土深根的祕密,我是一陣雞皮疙瘩。他的蘋果園隨處一翻,都可見根枝,數量和長度都和其他果園大不同,地底的世界可以長達20公尺。有回颱風之後,他有八成的蘋果都還在樹上。深根,是生存茁壯的原力。
我心中一震,這簡直是這個人們思考流於淺薄、沒耐性的時代天啟吧!一如湖底不起浪,讓人不盲目於流行、煽動,這樣的踏實與紮實,讓人擁有沉穩的力量。希臘神話裡的巨人安泰烏斯,他是天神與地神的孩子,每當他與人征戰時,只要身體觸及到土地,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灌輸到他體內。他知道他的根之所在。
寫作者不禁想,難道這座果園是知道農藥必將崩解自然的那艘方舟嗎?而木村只笑笑問:你要上來嗎?
想起最近剛讀到一則小故事。一個人帶著前任雇主的推薦信找工作,信裡只有一句「他在暴風雨中沉睡」。農場主人用人急迫就雇用了。某個深夜暴風雨肆虐,主人跑去叫這個工人,他卻沉睡不醒。主人跑到畜欄,發現牲畜都很安全、飼料充足;他跑到田裡,麥子都捆好了也都罩上防水油布;他再跑到穀倉,門都拴緊了,穀物都保持乾燥。這個時候,農場主人懂了那句「他在暴風雨中沉睡」。
當我們照顧好人生中重要的事,便能免於痛苦折磨,儘管外人是多麼不解傻瓜的行徑。
*****
要說這是一本農業書的話,這的確是很普及化的心事說明;要說這是一本勵志書,它讓我感動莫名。我不得不認為這位傳記作者的利害,他應該也是讓我朋友眼眶泛紅的幕後黑手。木村的想法強而簡潔,跟小蟲藏在蘋果樹上一樣,書中藏著許多令人一醒的文字,與它相遇時,蘋果好像立刻搾為蘋果汁的潤了喉。然而作者繼續的挖掘和演繹,也常幫助讀者進入了許多可能。
我想起這幾年的一些趨勢。從天災頻傳,我們學習從「人定勝天」轉回「天人合一」;或是《祕密》透露,不用逆爭上游,因為「你本來就值得擁有美好事物的權利」;木村阿公窮盡半生所追求的,也只是想恢復大自然原本的體系。這種對於當然擁有原本美好、我們只是忘了偏離了的提示,陸續都引爆人們深思或振奮的深遠影響。障礙並沒有變小,是我們的心變大了。
《聖經》有這麼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當我們對與生命相依存的,懷有一顆溫柔心,恩典就如經拂拭的明鏡,自然浮現了。
▓在WC也要利用時間:
1.上網搜尋「木村秋則」就會遇上不少日本網站(可以看圖囉),原來台灣也有很多課程已經看過NHK影片了。
2.NHK一開始就把這集節目獻給「放棄人生的你」。木村說節目播出後很多人也找他討論人生的問題,但他實在不記得自己說了什麼啊哈哈......不過對於曾經想尋死而自此獲得勇氣的人,木村說,既然想死,那就在死之前為一件事瘋狂,作一次傻瓜吧!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朋友提起這本《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時,說她讀到幾度眼眶泛紅。我還想這位太太妳是不是太誇張了。
因為書不厚,在日本又紅成這樣,於是我在某個夜晚上床翻開(誤以為心情平和有助睡眠),看了幾頁趕快把書丟在一旁。哎呀不得了,我差點就要清醒來作筆記了!
木村阿公雖然長得像阿公,但其實還沒有60歲,皺紋與黝黑的皮膚可能是農夫本色;不見的牙齒則是曾因為外出打工被黑道打斷,他覺得這缺牙是去捍衛蘋果的紀念品;但是他的笑容,是連寫作者都說「我很努力思考該如何向讀者傳達他的笑容,因為我從來沒有聽過這麼爽朗的笑聲。」
那就來聽一下他的笑聲吧!(大約在影片播放一分鐘的時候)
木村所創造出的「奇蹟」就是,不用農藥不用肥料而種植出全日本都想著「一生能吃到一次就好」的蘋果。從實驗開始,到他第一次看到七朵蘋果花、採收到兩顆蘋果,整整10年。第11年,他的蘋果園開滿了蘋果花。
這段期間,人們口耳相傳去跟他買蘋果,木村用電話、傳真、通信的訂購法,每年收成都被訂個精光。再過20年的2006年,他接受NHK「專家的作風」採訪,開場就是東京的法國餐廳主廚表示,用木村凝聚「生產者的靈魂」蘋果所作的料理,訂位已經排到半年一年之後。據說這集「獻給放棄人生的你」的節目,被觀眾要求重播了100多次。
並不是所有作物不用農藥時都會有這麼大的挑戰。但蘋果是。因為農藥在近代加入,蘋果變得只要負責長得又甜又大就好,它不用奮力生長,所以當木村不使用農藥的時候,現代的蘋果已經不知道怎麼長了!
所以木村可以說是在,等。他知道蘋果樹其實很努力。
*****
木村並非只會夢想不知輕重的人。務農前的他,可是具有簿記資格、在公司中是專門控管成本的人。而且他酷愛研究機械,他坦承就是因為喜歡耕耘機,所以也欣喜的入贅務農。可是,每噴灑一次農藥,他體質過敏的妻子就得臥床休息一週。
直到有一個無事可作的雪天,他閒不下來而去書店,在搬動置放高層的機械書籍時,不小心打落了其他的書,木村於是把弄髒的一本也給買了下來,那本書叫做《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也不用肥料的栽種,因為大自然是自我完結的體系。
就這樣,木村踏入了無農栽培的路。但他不是專家,所以他完全靠讀書、實驗、從挫折中再試一次。
*****
在這段慘不忍睹的日子裡,他被鄰里冠上了「滅灶」的嚴重形容,他女兒在作文上寫著:「我的爸爸是農夫,但是我從來沒有吃過家裡種出的果實。」苦還不是重點,重點當時可是經濟大起飛,鄰居都已經買車出國了。
但每一次猶豫的時刻,木村都會發現一點奇妙的事,例如,葉子還是又長出來了,有一年葉螨不見了,每次一點小小的進展都讓他覺得──蘋果樹也想活下去啊。
所以,他「窮得只剩下信念」。
但依然有這樣一個極限,他實在不忍心看到家人和蘋果樹因他繼續受苦,他決定,來去死吧,只有死才能夠制止他的夢想。月圓風高,他帶著繩子上山要去找棵大樹來吊,這個時候他突然意識到,山裡不可能有農藥,而且到處都是蟲,可是為什麼它們的葉子都那麼健康?!(讀到這裡我也楞了一下)
他觀察之後發現,就是他腳下踩的泥土不一樣。鬆軟度不一樣,氣味不一樣,溫度不一樣,味道也不一樣(呃,他吃了起來)。他終於理解,重點在泥土,是在整個一體的大自然醞釀出這種泥土,讓蘋果樹盡情的深根茁壯。我們為了保護蘋果樹,卻用農藥將它隔離在大自然之外。從此之後,木村更加的開心,他選定了努力的方向,開始出外打工(牙齒就在這個時候離去了啊)。
「沒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蘋果樹不能,人也不能。
日本的腦科學家、也是NHK「專家的作風」主持人之一的茂木健一郎,形容這種傻瓜的意志:他們擁有相信眼睛看不到的東西的力量。像這樣不斷學習的人,「是閃閃發光的」。
*****
儘管被視為是個麻煩,但木村卻不斷汲取著周圍人的能量。他的岳父因為經歷過戰亂,理解農藥未必是個必須,不僅同意木村拿家產來試驗,有時候還要在外當擋箭牌。他親生父母覺得自己的兒子去把人家搞成這樣實在太對不起,聲明斷絕往來,可是晚上偷偷送米過去。他的女兒聽到父親可能要放棄的時候,生氣的反對,她說那我們前面苦的是都白費了嗎?! 他繳不出水電費時,有朋友去代墊;他需要機械時,老闆留下好用又便宜的部分給他;他要去繳納欠稅時,對方還勸他,還是先留著吃飯家用吧。他的蘋果園開花時,是鄰園的農夫放下手上正煩惱的事趕快跑去通知他。第一次結出好小的蘋果帶去市區廉賣,客人寫信回來跟他說,好甜!我還要再買。
後來木村在為其他果園諮詢時就表示,你的果園也不能獨立於其他人之外,他每年都要去拜託拜託鄰居,讓他再試一年。木村也認為,如果收支平衡了,就不應該收取高價格,要讓大家都吃得到好吃健康的蘋果。
*****
日前台灣媒體報導木村那顆放了兩年沒有腐爛、只是枯萎飄香的蘋果(乾)時,訪問了農委會專家,專家說這不可思議,因為沒有科學根據。日本的學者也大感驚訝,認為這在學術上有其深遠的意義。
其實木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他認為,也許因為它來自於大自然吧。
正由於他完全靠觀察和實作,NHK說這是一位「打破常識的男人」。他用眼睛看益蟲也看害蟲,而且是連蟲的臉和卵都想了解。他自己調和醋來當農藥,但是堅持以人工噴灑完800棵樹,因為他認為機器壓過會損壞土壤。他的果園平常長得像個植物園,但是秋天會割草,讓土壤溫度降低,「這是要告訴蘋果秋天來了」。他不用肥料,土壤仍維持肥力;他連修剪樹枝都有自己的道理,於是日本甚至韓國的專家和果農都紛紛去取經。
當節目主持人問他認為「什麼是專業」,他想想後說:心和技術的結合,才是真正的專業。
木村最在意的就是:主角是蘋果,我只是幫助它生長,畢竟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靠自己開出一朵蘋果花(也不能長出一條金魚--這是佐賀阿嬤說的)。所以他常常會去跟蘋果樹說,謝謝你們真努力啊,對不起啊你要努力活下去啊,在開花的那第一年,他帶著燒酒到果園裡,澆了些到地上,跟蘋果樹對飲起來。
******
對於木村似乎是被天啟而發現有關泥土深根的祕密,我是一陣雞皮疙瘩。他的蘋果園隨處一翻,都可見根枝,數量和長度都和其他果園大不同,地底的世界可以長達20公尺。有回颱風之後,他有八成的蘋果都還在樹上。深根,是生存茁壯的原力。
我心中一震,這簡直是這個人們思考流於淺薄、沒耐性的時代天啟吧!一如湖底不起浪,讓人不盲目於流行、煽動,這樣的踏實與紮實,讓人擁有沉穩的力量。希臘神話裡的巨人安泰烏斯,他是天神與地神的孩子,每當他與人征戰時,只要身體觸及到土地,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力量灌輸到他體內。他知道他的根之所在。
寫作者不禁想,難道這座果園是知道農藥必將崩解自然的那艘方舟嗎?而木村只笑笑問:你要上來嗎?
想起最近剛讀到一則小故事。一個人帶著前任雇主的推薦信找工作,信裡只有一句「他在暴風雨中沉睡」。農場主人用人急迫就雇用了。某個深夜暴風雨肆虐,主人跑去叫這個工人,他卻沉睡不醒。主人跑到畜欄,發現牲畜都很安全、飼料充足;他跑到田裡,麥子都捆好了也都罩上防水油布;他再跑到穀倉,門都拴緊了,穀物都保持乾燥。這個時候,農場主人懂了那句「他在暴風雨中沉睡」。
當我們照顧好人生中重要的事,便能免於痛苦折磨,儘管外人是多麼不解傻瓜的行徑。
*****
要說這是一本農業書的話,這的確是很普及化的心事說明;要說這是一本勵志書,它讓我感動莫名。我不得不認為這位傳記作者的利害,他應該也是讓我朋友眼眶泛紅的幕後黑手。木村的想法強而簡潔,跟小蟲藏在蘋果樹上一樣,書中藏著許多令人一醒的文字,與它相遇時,蘋果好像立刻搾為蘋果汁的潤了喉。然而作者繼續的挖掘和演繹,也常幫助讀者進入了許多可能。
我想起這幾年的一些趨勢。從天災頻傳,我們學習從「人定勝天」轉回「天人合一」;或是《祕密》透露,不用逆爭上游,因為「你本來就值得擁有美好事物的權利」;木村阿公窮盡半生所追求的,也只是想恢復大自然原本的體系。這種對於當然擁有原本美好、我們只是忘了偏離了的提示,陸續都引爆人們深思或振奮的深遠影響。障礙並沒有變小,是我們的心變大了。
《聖經》有這麼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當我們對與生命相依存的,懷有一顆溫柔心,恩典就如經拂拭的明鏡,自然浮現了。
▓在WC也要利用時間:
1.上網搜尋「木村秋則」就會遇上不少日本網站(可以看圖囉),原來台灣也有很多課程已經看過NHK影片了。
2.NHK一開始就把這集節目獻給「放棄人生的你」。木村說節目播出後很多人也找他討論人生的問題,但他實在不記得自己說了什麼啊哈哈......不過對於曾經想尋死而自此獲得勇氣的人,木村說,既然想死,那就在死之前為一件事瘋狂,作一次傻瓜吧!
日本年輕人 樂當現代陶淵明
更新日期:2009/10/27 04:09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由於食品安全及環保意識抬頭,有越來越多20到30幾歲的日本年輕人,開始關注農業問題;再加上金融大海嘯的衝擊、氣候變遷造成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促使大批年輕求職者選擇拿起鋤頭,成為享受田園之樂的現代陶淵明。
據農林水產省統計,日本近年39歲以下的新務農者為10200人,比起往年呈現倍數成長。
現年32歲的藤井志郎,曾任職IT企業及顧問公司,目前經營有機蔬果農園。他說:「雖然現在的收入只有以前的一半,但在大自然務農,是任何一切都難以取代的。」
另一位31歲的宮路勇輔來自務農家庭,他為了吸引更多新血投入務農,最近成立名為「農家子弟」務農專屬網站,目前已吸引約200名年輕農夫加入。這群將傳統農業結合現代E化概念的年輕農夫,不僅在網站分享種植有機作物的心得資訊,也鼓勵消費者直接向他們購買作物,免去中盤商層層剝削。
宮路在一場演講上明白點出:「不論日本的經濟實力多麼強大,這個國家沒多久就會面臨一個嚴峻課題,那就是它再也無法從海外進口這麼多食物。…(我們的)兒童應該夢想成為一位農夫,而不是棒球選手!」
宮路的憂心其來有自,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已從1960年代的70%,降為目前約40%,有6成糧食全都仰賴進口。氣候變化造成糧食短缺,日本未來恐將面臨再多鈔票都無法進口足夠糧食的窘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7/78/1tqtd.html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由於食品安全及環保意識抬頭,有越來越多20到30幾歲的日本年輕人,開始關注農業問題;再加上金融大海嘯的衝擊、氣候變遷造成糧食自給率逐年下降,促使大批年輕求職者選擇拿起鋤頭,成為享受田園之樂的現代陶淵明。
據農林水產省統計,日本近年39歲以下的新務農者為10200人,比起往年呈現倍數成長。
現年32歲的藤井志郎,曾任職IT企業及顧問公司,目前經營有機蔬果農園。他說:「雖然現在的收入只有以前的一半,但在大自然務農,是任何一切都難以取代的。」
另一位31歲的宮路勇輔來自務農家庭,他為了吸引更多新血投入務農,最近成立名為「農家子弟」務農專屬網站,目前已吸引約200名年輕農夫加入。這群將傳統農業結合現代E化概念的年輕農夫,不僅在網站分享種植有機作物的心得資訊,也鼓勵消費者直接向他們購買作物,免去中盤商層層剝削。
宮路在一場演講上明白點出:「不論日本的經濟實力多麼強大,這個國家沒多久就會面臨一個嚴峻課題,那就是它再也無法從海外進口這麼多食物。…(我們的)兒童應該夢想成為一位農夫,而不是棒球選手!」
宮路的憂心其來有自,日本的糧食自給率已從1960年代的70%,降為目前約40%,有6成糧食全都仰賴進口。氣候變化造成糧食短缺,日本未來恐將面臨再多鈔票都無法進口足夠糧食的窘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027/78/1tqtd.html
請支持魏德聖-賽德克巴萊電影
您好:
我是賽德克巴萊的導演魏德聖,
1997年開始,經歷10個年頭完成賽德克巴萊劇本,中間修改不下10次…
2003年,為了證明拍攝的決心,貸款200萬拍了5分鐘的試拍片…
過了4年,那5分鐘的証明並沒有為賽德克巴萊帶來機會。
於是…有了海角7號…
終於,海角7號為賽德克巴萊帶來入場卷,
捧著海角7號的營收,我買下了那張門票,走向12年來最大的夢想。
賽德克巴萊從今年三月正式籌備至今,歷經七個月的時光,
一開始,只是幾個人窩在小辦公室裡不斷討論這部電影要如何拍攝,
慢慢地,已經有近百人各自投入不同專業進入實際執行。
當我們從紙上談兵的想像走到正式執行的每個環節,面對重重困難我們一一解決,
我們做得到的,盡力做到完美,超出我們經驗的,我們努力學到會。
這段日子,因著許多朋友的鼓勵,即使當中曾經遭遇超乎我們想像的難題,
咬著牙,我們都撐過去了。
只是,七個月的籌備下來,難以處理的特效逐漸有了共識,
超乎想像的服裝道具需求拼死趕上進度,重要的部落和街道場景,有了雛形。
一群我們滿山遍野找來的素人,也開始進入備戰狀態。
眼見夢想漸漸堆砌,資金卻沒有隨著我們的努力與執著到位,
萬事皆備,我們的東風卻不知何時才到。
原本滿溢的信心到距離開鏡的最後3個月漸漸瓦解…
ㄧ場風災過後,身邊的人終於按耐不住
朋友…同業…甚至伙伴開始試圖勸退我。
謝謝!我很好…
雖然放棄比較容易,但我選擇堅持下去…
這是一個值得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同記憶的故事,
是我非說不可的故事。
感謝您在一開始就願意支持這部電影,
感謝您願意一路陪著這部電影歷經這段創作地艱辛
懇請您,支持購買這次的紀念套票,為賽德克巴萊,投入第一筆資金,
讓這個為台灣英雄作傳的夢,可以走下去。
兩年後,我們相約電影院,您手中的票是您現在對我們的祝福,
當您兩年後看到電影,您會見到這個祝福產生多大的力量,
您會知道,您為台灣電影史,共同寫下這重要的一頁。
http://www.wretch.cc/blog/seediq1930/32305287
魏德聖
我是賽德克巴萊的導演魏德聖,
1997年開始,經歷10個年頭完成賽德克巴萊劇本,中間修改不下10次…
2003年,為了證明拍攝的決心,貸款200萬拍了5分鐘的試拍片…
過了4年,那5分鐘的証明並沒有為賽德克巴萊帶來機會。
於是…有了海角7號…
終於,海角7號為賽德克巴萊帶來入場卷,
捧著海角7號的營收,我買下了那張門票,走向12年來最大的夢想。
賽德克巴萊從今年三月正式籌備至今,歷經七個月的時光,
一開始,只是幾個人窩在小辦公室裡不斷討論這部電影要如何拍攝,
慢慢地,已經有近百人各自投入不同專業進入實際執行。
當我們從紙上談兵的想像走到正式執行的每個環節,面對重重困難我們一一解決,
我們做得到的,盡力做到完美,超出我們經驗的,我們努力學到會。
這段日子,因著許多朋友的鼓勵,即使當中曾經遭遇超乎我們想像的難題,
咬著牙,我們都撐過去了。
只是,七個月的籌備下來,難以處理的特效逐漸有了共識,
超乎想像的服裝道具需求拼死趕上進度,重要的部落和街道場景,有了雛形。
一群我們滿山遍野找來的素人,也開始進入備戰狀態。
眼見夢想漸漸堆砌,資金卻沒有隨著我們的努力與執著到位,
萬事皆備,我們的東風卻不知何時才到。
原本滿溢的信心到距離開鏡的最後3個月漸漸瓦解…
ㄧ場風災過後,身邊的人終於按耐不住
朋友…同業…甚至伙伴開始試圖勸退我。
謝謝!我很好…
雖然放棄比較容易,但我選擇堅持下去…
這是一個值得被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共同記憶的故事,
是我非說不可的故事。
感謝您在一開始就願意支持這部電影,
感謝您願意一路陪著這部電影歷經這段創作地艱辛
懇請您,支持購買這次的紀念套票,為賽德克巴萊,投入第一筆資金,
讓這個為台灣英雄作傳的夢,可以走下去。
兩年後,我們相約電影院,您手中的票是您現在對我們的祝福,
當您兩年後看到電影,您會見到這個祝福產生多大的力量,
您會知道,您為台灣電影史,共同寫下這重要的一頁。
http://www.wretch.cc/blog/seediq1930/32305287
魏德聖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新書推薦:金錢的歷史+相關影片
新書推薦:金錢的歷史+相關影片
金錢的歷史/錢,究竟從何而來?
2009/10/23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博雅書屋《金錢的歷史》】
金錢的歷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4wPiAfYXXg
好萊塢歌舞片 一九三三年淘金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JOjTNuuEVw
書名:金錢的歷史作者: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著譯者:周全出版社:博雅書屋出版日期:2009/10/25內容介紹:
只有錢,能讓全人類如此瘋狂!從人類史上第一筆付款紀錄開始,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像金錢一樣,激起道德和宗教的非議,引發國族與個人之間無盡的衝突和競爭。
本書由大英博物館的專家群撰寫,一開始先追蹤金錢體系的成長與發展,從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古文明著手,旁及於希臘羅馬世界所創立的幣制。隨後幾個章節則從更寬闊的地理視野進行闡述,觀察歐洲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印度與中國的幣制。從更廣泛的角度進行對比,將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事務做為背景,藉此探討金錢在不同文化中所引發的各種道德、政治及宗教觀點。
金錢最終是如何演變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並分別探究金錢如何在近代早期的歐洲和美洲擴大功能、歐洲人與非洲和大洋洲的接觸如何影響了原住民的支付體系,以及經濟思想在最近二個世紀內日益對金錢事務產生的效應,並說明了包括歐元在內的最新發展。搭配五百多張附上說明文字的錢幣圖示和地圖,以金色套色的雙色印刷,讓金錢的歷史栩栩如生。
新書內容搶先看:
非洲與大洋洲
在各種金錢形式當中……這肯定是最奇特的一種。──W.庫特,《西太平洋》(1883)
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現在都看得見硬幣和紙鈔。然而在某些國度,尤其是在非洲和大洋洲,金錢的使用者仍侷限於少數百姓,亦即富人和城市居民。支票簿、信用卡、電話銀行以及先進國家所使用的其他金錢機制,在許多地區依舊不為人知;但就另一方面而言,當地使用硬幣與紙鈔的方式往往會讓西方觀察者覺得頗不尋常。在這一章裡面,我們將繼續探討歐洲向新發現的世界進行擴張的歷史,以及歐洲的貨幣實務如何被移植到那些地區,同時並察看當地錢幣的多樣性。此種多樣性不但盛行於歐洲以硬幣為基礎的金錢入侵全球之前,而且它至今仍然存在於世上的某些地區。
鹽與錢幣文化
歐洲旅行家開始和不使用錢幣的民族打交道以後,便為歐洲帶來了有關各種不同物件的報導,而且他們認為那些物件具有類似錢幣的用途。鹽塊是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對象之一。一位早期的葡萄牙旅行家──傳教士法蘭西斯.阿爾瓦雷斯──曾以王室特使的身分在一五二○至一五二六年之間奉派前往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他在遊記中敘述了當地以鹽棒付款的習慣:「從紅海一直到剛果西海岸,流通使用的貨幣都是鹽塊而非金錢。據說岩鹽開鑿自群山之中,然後切割成一點五個手掌長、四根手指寬、三根手指厚的塊錠。」
英國商人亞歷山大.漢彌爾頓在十八世紀初葉造訪衣索比亞的時候,也親身經歷了當地使用鹽塊的情形:「衣索比亞流通的小額金錢是岩鹽,它是從山中挖掘出來的,就彷彿我們從石礦場開採石材一般……。」到了十八世紀末期,歐洲商人將銀元與「杜卡特」金幣攜帶至今日的「厄立特里亞」地區,供使用於當地的紅海沿岸港口。那些海港也是衣索比亞王國的出海口,於是有些錢幣進而深入內陸,與鹽塊一起流通使用。「阿比西尼亞不製造錢幣,但是有其他國家的錢幣在此地流通,特別是威尼斯的『西昆』和神聖羅馬帝國或奧地利的銀元。大額付款通常使用金錠,計價的重量單位是『瓦基』,即『阿比西尼亞盎司』;小額付款則使用從礦區挖出的鹽磚,大約八十塊鹽磚的價值等於一『瓦基』黃金。」
那些撰述者一致的見解是:衣索比亞人將鹽塊使用為原始形式的錢幣,而且鹽塊發揮了類似錢幣在歐洲社會中的功能。他們通常進而認為,以天然產物(如鹽塊)來代替貴金屬錢幣的做法,本身就標誌出他們所遭逢的社會之原始性。然而衣索比亞王國一度有過自己的錢幣。例如「阿克蘇姆」地方的衣索比亞國王曾經受到古羅馬人影響,在公元三世紀至七世紀之間發行了金幣、銀幣和銅幣,而且伊斯蘭與歐洲的錢幣也不時從沿海地區傳播至此。
使用錢幣的中國人亦以相近的方式,認為自己國內較邊遠省分的居民(他們被看成是文明程度較低),將鹽塊或瑪瑙貝之類的物品做為原始的代用貨幣。中國歷史學家也認為,中國在引進錢幣之前同樣曾經將瑪瑙貝使用為貨幣;中國的撰述者則觀察到,中華帝國偏僻地區的支付工具是鹽。公元九世紀時,樊綽曾經著書描述了中國西部四川省南端的貨幣實務:「他們進行交易時,都用鹽塊來計算價格。」馬可.波羅更在十三世紀末葉寫下了同一個省分的貿易狀況:
讓我接著告訴你有關他們錢幣的事情。他們有長條狀的金子,以「薩吉」做為秤量單位,並按照重量計值使用。但當地沒有蓋上官印的錢幣。他們製作零錢的方法如下:當地有鹽井,他們將鹽水煮沸一小時以後用模子固定成形,做出大小相當於兩便士硬幣、下平上凸的鹽餅。鹽餅準備就緒以後,就放在爐火旁邊的熱石頭上面烘乾硬化。他們在每一塊鹽餅蓋上大汗的印記,而且這種形式的貨幣都是由大汗的代理人負責製造。八十塊鹽餅的價值等於一「薩吉」的黃金。可是當商人帶著鹽餅前往荒山野地和遠離道路的地點時,則依據當地偏僻的程度,分別用六十、五十或四十個鹽餅從居民那邊換取一「薩吉」黃金。……這些商人前往吐蕃各地的山區活動,鹽餅在那裡也通行。由於當地區民的食物中要放鹽,還用鹽來購買各種生活必需品,所以商人能獲得極大的利潤。城市居民則幾乎僅僅將鹽餅的碎塊使用於食物中,將整塊的鹽餅當做貨幣流通。──《馬可.波羅遊記》,RE.萊瑟姆的英譯本(R.E. Latham, 1958)
此外還有證據顯示,非洲撒哈拉地區以岩鹽來付費。十四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圖塔曾經做出報導,表示當他旅行前往「廷布克圖」的時候,途中在「塔格哈扎」(位於今日的馬利共和國)發現了一座鹽礦,那裡開採大塊的岩鹽供使用於和南方的馬利王國進行交易。他記載道:「尼格羅人將岩鹽當作交易的媒介,就彷彿其他地方的人使用金子和銀子一般。他們把岩鹽切成塊狀,拿它來買賣東西。」
金錢的歷史/錢,究竟從何而來?
2009/10/23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博雅書屋《金錢的歷史》】
金錢的歷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4wPiAfYXXg
好萊塢歌舞片 一九三三年淘金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JOjTNuuEVw
書名:金錢的歷史作者: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著譯者:周全出版社:博雅書屋出版日期:2009/10/25內容介紹:
只有錢,能讓全人類如此瘋狂!從人類史上第一筆付款紀錄開始,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像金錢一樣,激起道德和宗教的非議,引發國族與個人之間無盡的衝突和競爭。
本書由大英博物館的專家群撰寫,一開始先追蹤金錢體系的成長與發展,從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古文明著手,旁及於希臘羅馬世界所創立的幣制。隨後幾個章節則從更寬闊的地理視野進行闡述,觀察歐洲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印度與中國的幣制。從更廣泛的角度進行對比,將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事務做為背景,藉此探討金錢在不同文化中所引發的各種道德、政治及宗教觀點。
金錢最終是如何演變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並分別探究金錢如何在近代早期的歐洲和美洲擴大功能、歐洲人與非洲和大洋洲的接觸如何影響了原住民的支付體系,以及經濟思想在最近二個世紀內日益對金錢事務產生的效應,並說明了包括歐元在內的最新發展。搭配五百多張附上說明文字的錢幣圖示和地圖,以金色套色的雙色印刷,讓金錢的歷史栩栩如生。
新書內容搶先看:
非洲與大洋洲
在各種金錢形式當中……這肯定是最奇特的一種。──W.庫特,《西太平洋》(1883)
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現在都看得見硬幣和紙鈔。然而在某些國度,尤其是在非洲和大洋洲,金錢的使用者仍侷限於少數百姓,亦即富人和城市居民。支票簿、信用卡、電話銀行以及先進國家所使用的其他金錢機制,在許多地區依舊不為人知;但就另一方面而言,當地使用硬幣與紙鈔的方式往往會讓西方觀察者覺得頗不尋常。在這一章裡面,我們將繼續探討歐洲向新發現的世界進行擴張的歷史,以及歐洲的貨幣實務如何被移植到那些地區,同時並察看當地錢幣的多樣性。此種多樣性不但盛行於歐洲以硬幣為基礎的金錢入侵全球之前,而且它至今仍然存在於世上的某些地區。
鹽與錢幣文化
歐洲旅行家開始和不使用錢幣的民族打交道以後,便為歐洲帶來了有關各種不同物件的報導,而且他們認為那些物件具有類似錢幣的用途。鹽塊是其中最常被提及的對象之一。一位早期的葡萄牙旅行家──傳教士法蘭西斯.阿爾瓦雷斯──曾以王室特使的身分在一五二○至一五二六年之間奉派前往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他在遊記中敘述了當地以鹽棒付款的習慣:「從紅海一直到剛果西海岸,流通使用的貨幣都是鹽塊而非金錢。據說岩鹽開鑿自群山之中,然後切割成一點五個手掌長、四根手指寬、三根手指厚的塊錠。」
英國商人亞歷山大.漢彌爾頓在十八世紀初葉造訪衣索比亞的時候,也親身經歷了當地使用鹽塊的情形:「衣索比亞流通的小額金錢是岩鹽,它是從山中挖掘出來的,就彷彿我們從石礦場開採石材一般……。」到了十八世紀末期,歐洲商人將銀元與「杜卡特」金幣攜帶至今日的「厄立特里亞」地區,供使用於當地的紅海沿岸港口。那些海港也是衣索比亞王國的出海口,於是有些錢幣進而深入內陸,與鹽塊一起流通使用。「阿比西尼亞不製造錢幣,但是有其他國家的錢幣在此地流通,特別是威尼斯的『西昆』和神聖羅馬帝國或奧地利的銀元。大額付款通常使用金錠,計價的重量單位是『瓦基』,即『阿比西尼亞盎司』;小額付款則使用從礦區挖出的鹽磚,大約八十塊鹽磚的價值等於一『瓦基』黃金。」
那些撰述者一致的見解是:衣索比亞人將鹽塊使用為原始形式的錢幣,而且鹽塊發揮了類似錢幣在歐洲社會中的功能。他們通常進而認為,以天然產物(如鹽塊)來代替貴金屬錢幣的做法,本身就標誌出他們所遭逢的社會之原始性。然而衣索比亞王國一度有過自己的錢幣。例如「阿克蘇姆」地方的衣索比亞國王曾經受到古羅馬人影響,在公元三世紀至七世紀之間發行了金幣、銀幣和銅幣,而且伊斯蘭與歐洲的錢幣也不時從沿海地區傳播至此。
使用錢幣的中國人亦以相近的方式,認為自己國內較邊遠省分的居民(他們被看成是文明程度較低),將鹽塊或瑪瑙貝之類的物品做為原始的代用貨幣。中國歷史學家也認為,中國在引進錢幣之前同樣曾經將瑪瑙貝使用為貨幣;中國的撰述者則觀察到,中華帝國偏僻地區的支付工具是鹽。公元九世紀時,樊綽曾經著書描述了中國西部四川省南端的貨幣實務:「他們進行交易時,都用鹽塊來計算價格。」馬可.波羅更在十三世紀末葉寫下了同一個省分的貿易狀況:
讓我接著告訴你有關他們錢幣的事情。他們有長條狀的金子,以「薩吉」做為秤量單位,並按照重量計值使用。但當地沒有蓋上官印的錢幣。他們製作零錢的方法如下:當地有鹽井,他們將鹽水煮沸一小時以後用模子固定成形,做出大小相當於兩便士硬幣、下平上凸的鹽餅。鹽餅準備就緒以後,就放在爐火旁邊的熱石頭上面烘乾硬化。他們在每一塊鹽餅蓋上大汗的印記,而且這種形式的貨幣都是由大汗的代理人負責製造。八十塊鹽餅的價值等於一「薩吉」的黃金。可是當商人帶著鹽餅前往荒山野地和遠離道路的地點時,則依據當地偏僻的程度,分別用六十、五十或四十個鹽餅從居民那邊換取一「薩吉」黃金。……這些商人前往吐蕃各地的山區活動,鹽餅在那裡也通行。由於當地區民的食物中要放鹽,還用鹽來購買各種生活必需品,所以商人能獲得極大的利潤。城市居民則幾乎僅僅將鹽餅的碎塊使用於食物中,將整塊的鹽餅當做貨幣流通。──《馬可.波羅遊記》,RE.萊瑟姆的英譯本(R.E. Latham, 1958)
此外還有證據顯示,非洲撒哈拉地區以岩鹽來付費。十四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巴圖塔曾經做出報導,表示當他旅行前往「廷布克圖」的時候,途中在「塔格哈扎」(位於今日的馬利共和國)發現了一座鹽礦,那裡開採大塊的岩鹽供使用於和南方的馬利王國進行交易。他記載道:「尼格羅人將岩鹽當作交易的媒介,就彷彿其他地方的人使用金子和銀子一般。他們把岩鹽切成塊狀,拿它來買賣東西。」
長沙兩座晉墓出土青瓷器17件
考古記事
編輯部
長沙發現晉墓。(編輯部)湖南長沙因修築道路而發現的兩座晉墓,共出土21件文物,其中17件為青瓷器。在長沙當地的晉代墓室,能出土相對如此完好的青瓷器者,目前並不多見。兩座晉墓均於今年被發現,據長沙考古隊的發掘結果顯示,兩座墓葬的規模形制幾乎一模一樣,都是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等三個部分構成。
其中一座墓已遭到破壞,墓中出土了3件青瓷器,另一座墓的保存則相對完好,長約20米,寬約5米,墓中出土18件隨葬品,包括一套14件比較完好的青瓷器,另有青瓷盤、青瓷碗、硯台、雞首壺等陪葬品。
出土青瓷器。(編輯部)長沙考古研究所學者認為,從墓磚上的菱形花紋、銅錢花紋,以及墓磚的「三橫一豎」堆砌方式,可以判斷為晉代墓室,是屬於東晉?還是西晉?目前因客觀證據不足,還無法判定。不過,若從這兩座墓形制和規模極為相似來觀察,似乎可以確定兩位墓主人具有高度的相關性,至於是否有某種親屬關係?目前仍不得而知。
據學者表示,由於墓甬道的上方有一處盜洞,說明該墓曾經被盜過。雖然墓主人身分難以考證,不過由墓葬規模與隨葬品的等級可看出,墓主生前頗具經濟實力。
發表日期:2009/10/26
古美術 / 205期
編輯部
長沙發現晉墓。(編輯部)湖南長沙因修築道路而發現的兩座晉墓,共出土21件文物,其中17件為青瓷器。在長沙當地的晉代墓室,能出土相對如此完好的青瓷器者,目前並不多見。兩座晉墓均於今年被發現,據長沙考古隊的發掘結果顯示,兩座墓葬的規模形制幾乎一模一樣,都是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等三個部分構成。
其中一座墓已遭到破壞,墓中出土了3件青瓷器,另一座墓的保存則相對完好,長約20米,寬約5米,墓中出土18件隨葬品,包括一套14件比較完好的青瓷器,另有青瓷盤、青瓷碗、硯台、雞首壺等陪葬品。
出土青瓷器。(編輯部)長沙考古研究所學者認為,從墓磚上的菱形花紋、銅錢花紋,以及墓磚的「三橫一豎」堆砌方式,可以判斷為晉代墓室,是屬於東晉?還是西晉?目前因客觀證據不足,還無法判定。不過,若從這兩座墓形制和規模極為相似來觀察,似乎可以確定兩位墓主人具有高度的相關性,至於是否有某種親屬關係?目前仍不得而知。
據學者表示,由於墓甬道的上方有一處盜洞,說明該墓曾經被盜過。雖然墓主人身分難以考證,不過由墓葬規模與隨葬品的等級可看出,墓主生前頗具經濟實力。
發表日期:2009/10/26
古美術 / 205期
2009年優神鼓彰化展演系列活動
優人神鼓鼓舞彰化
<2009年優神鼓彰化展演系列活動>
優人神鼓的道與藝 – 世界級的大師講座
時間:10/31(六)晚上7:00 - 8:00地點:彰化縣文化局1F演講廳*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提早入場*
劉若瑀老師是優人神鼓的創辦人與藝術總監,是國內藝文界重要代表之一,
也是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常受邀於國內外的重要藝文講座與座談,
演講內容受到眾多好評與迴響, 這次,難得能邀請他親自來分享他二十年來的精華。
機會難得,請把握與大師面對面的機會喔!
在地的合聲 – 傳統與現代/雅與俗/動與靜
時間:10/29(四) 晚上7:30
地點:員林演藝廳
彰化地區文風鼎盛,藝文團體百家爭鳴,
員林演藝廳更是國內僅次於台北國家戲劇院外, 國家級的演出場所。
「在地的合聲」,即是本系列活動最高潮──在員林演藝廳三場演出活動中的第一場,
將由彰化地區四個傑出地方演藝團體,包括聚英社南管樂團、梨春園北管樂團、
飛鴻館龍獅團、 員圓舞蹈團,與優人神鼓共同演出。「在地的合聲」,
不只是優人神鼓與地方藝文團體難得的藝術交流,更是優人神鼓與地方鄉親最美的合聲。
詳情請見|彰化縣文化局網站 http://www.bocach.gov.tw
優人神鼓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utheatre
優人神鼓部落格彰化系列活動 http://www.wretch.cc/blog/utheatre/3749732
<2009年優神鼓彰化展演系列活動>
優人神鼓的道與藝 – 世界級的大師講座
時間:10/31(六)晚上7:00 - 8:00地點:彰化縣文化局1F演講廳*免費入場,座位有限,請提早入場*
劉若瑀老師是優人神鼓的創辦人與藝術總監,是國內藝文界重要代表之一,
也是第十二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常受邀於國內外的重要藝文講座與座談,
演講內容受到眾多好評與迴響, 這次,難得能邀請他親自來分享他二十年來的精華。
機會難得,請把握與大師面對面的機會喔!
在地的合聲 – 傳統與現代/雅與俗/動與靜
時間:10/29(四) 晚上7:30
地點:員林演藝廳
彰化地區文風鼎盛,藝文團體百家爭鳴,
員林演藝廳更是國內僅次於台北國家戲劇院外, 國家級的演出場所。
「在地的合聲」,即是本系列活動最高潮──在員林演藝廳三場演出活動中的第一場,
將由彰化地區四個傑出地方演藝團體,包括聚英社南管樂團、梨春園北管樂團、
飛鴻館龍獅團、 員圓舞蹈團,與優人神鼓共同演出。「在地的合聲」,
不只是優人神鼓與地方藝文團體難得的藝術交流,更是優人神鼓與地方鄉親最美的合聲。
詳情請見|彰化縣文化局網站 http://www.bocach.gov.tw
優人神鼓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utheatre
優人神鼓部落格彰化系列活動 http://www.wretch.cc/blog/utheatre/3749732
潛進歷史 水下古文物探秘
【聯合報╱林昭彰】
2009.10.27 10:21 am
文建會舉辦台灣首次「水下考古特展」,引領觀眾走進虛擬海底世界,體驗新奇的水下考古範疇。林昭彰/攝影
「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展出的潛水人員相關裝備。林昭彰/攝影新奇體驗 走進虛擬世界
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三日,在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推出台灣首次舉辦的「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以海洋意象設計展場,引領觀眾走進虛擬海底世界,體驗新奇的水下考古範疇。
許多人聽到「水下考古」,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是像電影「鐵達尼號」、或者探索頻道紀錄片段:碧海藍天浪漫環境下,高科技儀器、潛水艇深入海底探測打撈…。
但沈船遺址的調查與發掘,過去卻容易淪為商業性尋寶或非法掠奪的毀滅;新近的「水下文化資產」概念,則除了沈船,還包括內陸水域、及陸地下沈產生的水下遺址。
廿國連署 嚴禁商業打撈
為防止工程建設及偷盜行為等威脅與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在二○○一年通過「水下
圖/聯合報提供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歷時八年號召廿國連署,才於今年一月二日正式生效,明定禁止商業打撈、非法盜取,並推動就地保存、加強國際合作等原則。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指出,水下文化資產是重要國際資源,且大部分位於國際場域,衍生於國際貿易與交流之中,藉由積極經營管理,將能促進文化觀光與國際合作。
台灣內陸 也有水底寶藏
她說,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位於世界最大陸地與最大海洋交界,不僅是東、西方文明,更是海陸文明接觸地帶,台灣海峽自古以來便有頻繁海上交通與貿易活動,無疑是水下考古極佳場所。本島內陸也有台南麻豆的荷蘭時期水堀頭古水道遺址、日月潭Lalu水下遺址、宜蘭淇武蘭遺址等,都是無價寶藏。
策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何傳坤主任介紹,此次廣蒐國內外多項珍貴文物與資料,包括「駭人聽聞的荷蘭巴達維亞號沈船」、「世界僅存的十七世紀戰艦瓦薩號」,及「沉沒的寶藏—汶萊古沈船」、「澎湖將軍一號沈船」、「宜蘭淇武蘭遺址」等,以模型、圖像、紀錄片、出水文物原件等方式展現。
寓教於樂 還有遊戲可玩
同時展示水下考古的調查技術、保存修護科學,及文資總處三年來工作成果,展場分為「沈沒水下的文化資產」、「水下考古」、「沈船遺址」、「出水遺物保存修護」、「台灣水下的重要文化資產」及「世界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六大主題區,並設計互動遊戲,深入淺出傳達保護水下文化資產正確觀念。
●可上網http://www.divingintohistory.com.tw查詢相關資訊。十三行博物館在台北縣八里鄉左岸風景區,電話(○二)二六一九一三一三,捐出當月發票一張給公益團體,不限發票金額,即可免費入場。
【2009/10/27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5216362','')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2009.10.27 10:21 am
文建會舉辦台灣首次「水下考古特展」,引領觀眾走進虛擬海底世界,體驗新奇的水下考古範疇。林昭彰/攝影
「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展出的潛水人員相關裝備。林昭彰/攝影新奇體驗 走進虛擬世界
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三日,在台北縣立十三行博物館推出台灣首次舉辦的「潛進歷史—水下考古特展」,以海洋意象設計展場,引領觀眾走進虛擬海底世界,體驗新奇的水下考古範疇。
許多人聽到「水下考古」,腦中浮現的畫面可能是像電影「鐵達尼號」、或者探索頻道紀錄片段:碧海藍天浪漫環境下,高科技儀器、潛水艇深入海底探測打撈…。
但沈船遺址的調查與發掘,過去卻容易淪為商業性尋寶或非法掠奪的毀滅;新近的「水下文化資產」概念,則除了沈船,還包括內陸水域、及陸地下沈產生的水下遺址。
廿國連署 嚴禁商業打撈
為防止工程建設及偷盜行為等威脅與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在二○○一年通過「水下
圖/聯合報提供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歷時八年號召廿國連署,才於今年一月二日正式生效,明定禁止商業打撈、非法盜取,並推動就地保存、加強國際合作等原則。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指出,水下文化資產是重要國際資源,且大部分位於國際場域,衍生於國際貿易與交流之中,藉由積極經營管理,將能促進文化觀光與國際合作。
台灣內陸 也有水底寶藏
她說,台灣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但位於世界最大陸地與最大海洋交界,不僅是東、西方文明,更是海陸文明接觸地帶,台灣海峽自古以來便有頻繁海上交通與貿易活動,無疑是水下考古極佳場所。本島內陸也有台南麻豆的荷蘭時期水堀頭古水道遺址、日月潭Lalu水下遺址、宜蘭淇武蘭遺址等,都是無價寶藏。
策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組何傳坤主任介紹,此次廣蒐國內外多項珍貴文物與資料,包括「駭人聽聞的荷蘭巴達維亞號沈船」、「世界僅存的十七世紀戰艦瓦薩號」,及「沉沒的寶藏—汶萊古沈船」、「澎湖將軍一號沈船」、「宜蘭淇武蘭遺址」等,以模型、圖像、紀錄片、出水文物原件等方式展現。
寓教於樂 還有遊戲可玩
同時展示水下考古的調查技術、保存修護科學,及文資總處三年來工作成果,展場分為「沈沒水下的文化資產」、「水下考古」、「沈船遺址」、「出水遺物保存修護」、「台灣水下的重要文化資產」及「世界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六大主題區,並設計互動遊戲,深入淺出傳達保護水下文化資產正確觀念。
●可上網http://www.divingintohistory.com.tw查詢相關資訊。十三行博物館在台北縣八里鄉左岸風景區,電話(○二)二六一九一三一三,捐出當月發票一張給公益團體,不限發票金額,即可免費入場。
【2009/10/27 聯合報】@ http://udn.com/
displayTrackBackMenu2('5216362','')
看看誰引用()
熱門引用排行
2009年10月26日 星期一
來自巴格達的尤里西斯
2009-10-25
新聞速報
【房慧真(作家)】
離鄉與歸返是文學作品中的恆久母題,但在全球化潮流下,「世界是平的」,原本高山縱谷的天險被消弭於無形,國界徒留形式,世界變成一片平坦大地,於其中迅速移動的無國界之人,今天在米蘭,明天在巴黎,後天飛越大西洋來到紐約,也許有一天,離開這個星球,飛上太空,也不是件難事。
然而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還有一些人的移動,仍維持著中世紀苦行僧的行旅方式,緩慢且充滿艱險,甚至代價就是死亡。《為你走到希望之地》是一場比擬荷馬史詩《奧德塞》的旅程,像是回到文明初啟的神話時間,長路漫漫,前頭永遠有窮山惡水正等著,或許,再加上一些現代尤里西斯的試煉:食蓮族人成了毒品藥頭;獨眼巨人成了難民拘留中心的審判官;以靡靡之音迷惑水手的女妖,成了壓榨非法移民的流行樂團。
唯一不同的是,尤里西斯是從戰場歸返家鄉,而來自巴格達的薩德,走的卻是一個逆反之旅:家就是戰場所在,離家越遠越好,被遣送「歸鄉」是個惡夢。從巴格達經開羅、利比亞、馬爾他島、義大利,翻過山脈來到法國,最後抵達倫敦。這支流亡隊伍,有人滅頂,有人生還,有人終於踏上夢想的土地,更多人的則是半天折翅,魂斷他鄉。
薩德的「奧德賽」之旅,穿插著與鬼魂父親的詼諧對話,調和了原本沉重的氛圍,而帶點成長小說的況味。主角的名字:薩德.薩德,在阿拉伯文中是希望.希望,在英文中則是悲傷.悲傷,一語雙關。正如希望與失落總是一體的兩面,好不容易抵達的希望之地,會不會才是心靈上離散、漂流的起點?
新聞速報
【房慧真(作家)】
離鄉與歸返是文學作品中的恆久母題,但在全球化潮流下,「世界是平的」,原本高山縱谷的天險被消弭於無形,國界徒留形式,世界變成一片平坦大地,於其中迅速移動的無國界之人,今天在米蘭,明天在巴黎,後天飛越大西洋來到紐約,也許有一天,離開這個星球,飛上太空,也不是件難事。
然而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還有一些人的移動,仍維持著中世紀苦行僧的行旅方式,緩慢且充滿艱險,甚至代價就是死亡。《為你走到希望之地》是一場比擬荷馬史詩《奧德塞》的旅程,像是回到文明初啟的神話時間,長路漫漫,前頭永遠有窮山惡水正等著,或許,再加上一些現代尤里西斯的試煉:食蓮族人成了毒品藥頭;獨眼巨人成了難民拘留中心的審判官;以靡靡之音迷惑水手的女妖,成了壓榨非法移民的流行樂團。
唯一不同的是,尤里西斯是從戰場歸返家鄉,而來自巴格達的薩德,走的卻是一個逆反之旅:家就是戰場所在,離家越遠越好,被遣送「歸鄉」是個惡夢。從巴格達經開羅、利比亞、馬爾他島、義大利,翻過山脈來到法國,最後抵達倫敦。這支流亡隊伍,有人滅頂,有人生還,有人終於踏上夢想的土地,更多人的則是半天折翅,魂斷他鄉。
薩德的「奧德賽」之旅,穿插著與鬼魂父親的詼諧對話,調和了原本沉重的氛圍,而帶點成長小說的況味。主角的名字:薩德.薩德,在阿拉伯文中是希望.希望,在英文中則是悲傷.悲傷,一語雙關。正如希望與失落總是一體的兩面,好不容易抵達的希望之地,會不會才是心靈上離散、漂流的起點?
年輕人看的新聞 Your News11月上線
20091026 16:06:56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6日電)國立政治大學、中央通訊社與Yahoo!奇摩今天簽署「未來公民媒體實驗計畫」,共同推出為年輕世代打造的「Your News」,預定11月6日上線,期待為台灣開創新傳播形式。簽約儀式下午在政大行政大樓會議室舉行,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鍾蔚文與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洪健昭,鍾蔚文與Yahoo!奇摩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洪小玲分別簽約。鍾蔚文表示,近來傳播環境改變,媒體以娛樂吸引閱聽大眾,新聞最重要的公共領域不見了,新聞界素質也江河日下;透過這次結盟,期待讓新聞界回到公共領域的功能,重現往日榮光,共同發展下一代的媒體。洪小玲說,每月造訪Yahoo!奇摩新聞超過1000萬人,預期未來Your News新聞專區將可讓800萬網友接觸到大學生清新多元的不同觀點。洪健昭以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校園刊物為例表示,這分校園刊物辦得十分成功,而且還賺錢;期許「YourNews」透過Yahoo!奇摩的平台,在中央社專業的協助下,像康大校園刊物一樣成功。他並謙虛表示,中央社實力不足,但會盡最大能力協助推動這項計畫。「未來公民媒體實驗計畫」第一波將在Yahoo!奇摩推出「Your News」專區,每周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提供10則新聞精選新聞,經由中央社專業指導,再上傳到新聞專區,與讀者見面。政大校長吳思華、新聞系主任蘇蘅、中央社社長陳申青等人都在場觀禮。吳思華表示,政大、中央社與Yahoo!奇摩三者的連結,開啟台灣傳媒新的一頁。蘇蘅談到計畫緣起表示,當今媒體以娛樂、消費導向,未能充分發揮媒體應有的公共功能,因此在7月間醞釀這項計畫,經過近4個月的實驗,終於將在11月6日正式上線。蘇蘅表示,政大、Yahoo!奇摩與中央社都認為此時正是研發未來媒體的適當時機,期望藉三方合作,建立前瞻、互動、參與和活力十足的未來新媒體,把社群和新科技注入校園媒體。981026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6日電)國立政治大學、中央通訊社與Yahoo!奇摩今天簽署「未來公民媒體實驗計畫」,共同推出為年輕世代打造的「Your News」,預定11月6日上線,期待為台灣開創新傳播形式。簽約儀式下午在政大行政大樓會議室舉行,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鍾蔚文與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洪健昭,鍾蔚文與Yahoo!奇摩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洪小玲分別簽約。鍾蔚文表示,近來傳播環境改變,媒體以娛樂吸引閱聽大眾,新聞最重要的公共領域不見了,新聞界素質也江河日下;透過這次結盟,期待讓新聞界回到公共領域的功能,重現往日榮光,共同發展下一代的媒體。洪小玲說,每月造訪Yahoo!奇摩新聞超過1000萬人,預期未來Your News新聞專區將可讓800萬網友接觸到大學生清新多元的不同觀點。洪健昭以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校園刊物為例表示,這分校園刊物辦得十分成功,而且還賺錢;期許「YourNews」透過Yahoo!奇摩的平台,在中央社專業的協助下,像康大校園刊物一樣成功。他並謙虛表示,中央社實力不足,但會盡最大能力協助推動這項計畫。「未來公民媒體實驗計畫」第一波將在Yahoo!奇摩推出「Your News」專區,每周由政大新聞系「大學報」提供10則新聞精選新聞,經由中央社專業指導,再上傳到新聞專區,與讀者見面。政大校長吳思華、新聞系主任蘇蘅、中央社社長陳申青等人都在場觀禮。吳思華表示,政大、中央社與Yahoo!奇摩三者的連結,開啟台灣傳媒新的一頁。蘇蘅談到計畫緣起表示,當今媒體以娛樂、消費導向,未能充分發揮媒體應有的公共功能,因此在7月間醞釀這項計畫,經過近4個月的實驗,終於將在11月6日正式上線。蘇蘅表示,政大、Yahoo!奇摩與中央社都認為此時正是研發未來媒體的適當時機,期望藉三方合作,建立前瞻、互動、參與和活力十足的未來新媒體,把社群和新科技注入校園媒體。981026
定存轉活存 9月M1B年增23.51%
20091026 16:39:01
(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26日電)中央銀行今天發佈9月M1A、M1B、M2三大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23.51%,創93年6月以來新高,主因是銀行定期性存款陸續流向活期性存款;受外資轉呈淨匯入,M2年增率8.28% 。累計今年1至9月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12.72%及7.41%。今年4月M1B與M2出現「黃金交叉」;9月M1B年增率23.51%,M2年增率8.28%,持續上升。中央銀行每月發布M1A、M1B、M2三大貨幣總計數最新統計,央行將M2成長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主要因M2與物價和經濟活動間的長期關係較為密切且穩定。M1B屬交易性貨幣,與經濟金融活動相關性較高,常被各界作為觀察股市動能的指標。不過,近來中央銀行強調,M1B年增率和股價之間的關係,不同時期可能呈現不同變化。981026
(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26日電)中央銀行今天發佈9月M1A、M1B、M2三大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23.51%,創93年6月以來新高,主因是銀行定期性存款陸續流向活期性存款;受外資轉呈淨匯入,M2年增率8.28% 。累計今年1至9月M1B及M2平均年增率分別為12.72%及7.41%。今年4月M1B與M2出現「黃金交叉」;9月M1B年增率23.51%,M2年增率8.28%,持續上升。中央銀行每月發布M1A、M1B、M2三大貨幣總計數最新統計,央行將M2成長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主要因M2與物價和經濟活動間的長期關係較為密切且穩定。M1B屬交易性貨幣,與經濟金融活動相關性較高,常被各界作為觀察股市動能的指標。不過,近來中央銀行強調,M1B年增率和股價之間的關係,不同時期可能呈現不同變化。981026
李顯龍:東協應爭取派代表參加G20峰會
20091025 12:38:31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25日專電)新加坡總理昨天在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高峰會上,呼籲東協應避免邊緣化,同時要重視在全球經濟扮演重要角色的20國集團(G20)平台,爭取派代表參與。根據新加坡媒體今天發自泰國的報導,李顯龍在東協高峰會上指出,G20目前在全球經濟事務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東協應該積極且有建設性地參與G20高峰會,爭取東協派代表出席,才能保障東協的利益。李顯龍建議,東協的財政部長可在G20高峰會召開前開會討論,協調東協的立場。李顯龍昨天在「東協加三」高峰會和「東協與韓國」高峰會上,再次呼籲東協秘書長和東協下屆輪值主席國越南的領導人,能受邀參加G20高峰會。他說,下屆在韓國舉辦的G20高峰會,將是難得的機會,讓各國把焦點放在亞洲在全球經濟上所扮演的角色。前兩次在英國倫敦和美國匹茲堡舉行的G20高峰會,印尼以G20成員國身分出席,泰國則以東協主席國身分派代表旁聽。此外,李顯龍呼籲東協有必要加強合作、推動東協整合,從而促使所有會員國都能一起發展和繁榮。李顯龍認為,東協應該在國際上採取一致行動,強化內部的能力和整合,同時加強與對話夥伴國的關係。為了強化東協各會員國的內部合作,李顯龍建議,東協應致力落實東協憲章,並實現東協經濟共同體。李顯龍指出,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逐漸平息,世界格局正在轉變,不同的區域組織都可能出現,這些組織反映了亞洲新面貌,但也可能影響東協和區域夥伴國合作的立場。李顯龍的談話,主要應是針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日前倡議成立東亞共同體的概念;而澳洲總理陸克文也拋出成立亞太共同體的願景。不過,目前東協對這兩個希望推動成立的組織,仍抱持觀望態度,並希望能維持東協的主導地位。981025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25日專電)新加坡總理昨天在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高峰會上,呼籲東協應避免邊緣化,同時要重視在全球經濟扮演重要角色的20國集團(G20)平台,爭取派代表參與。根據新加坡媒體今天發自泰國的報導,李顯龍在東協高峰會上指出,G20目前在全球經濟事務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東協應該積極且有建設性地參與G20高峰會,爭取東協派代表出席,才能保障東協的利益。李顯龍建議,東協的財政部長可在G20高峰會召開前開會討論,協調東協的立場。李顯龍昨天在「東協加三」高峰會和「東協與韓國」高峰會上,再次呼籲東協秘書長和東協下屆輪值主席國越南的領導人,能受邀參加G20高峰會。他說,下屆在韓國舉辦的G20高峰會,將是難得的機會,讓各國把焦點放在亞洲在全球經濟上所扮演的角色。前兩次在英國倫敦和美國匹茲堡舉行的G20高峰會,印尼以G20成員國身分出席,泰國則以東協主席國身分派代表旁聽。此外,李顯龍呼籲東協有必要加強合作、推動東協整合,從而促使所有會員國都能一起發展和繁榮。李顯龍認為,東協應該在國際上採取一致行動,強化內部的能力和整合,同時加強與對話夥伴國的關係。為了強化東協各會員國的內部合作,李顯龍建議,東協應致力落實東協憲章,並實現東協經濟共同體。李顯龍指出,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逐漸平息,世界格局正在轉變,不同的區域組織都可能出現,這些組織反映了亞洲新面貌,但也可能影響東協和區域夥伴國合作的立場。李顯龍的談話,主要應是針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日前倡議成立東亞共同體的概念;而澳洲總理陸克文也拋出成立亞太共同體的願景。不過,目前東協對這兩個希望推動成立的組織,仍抱持觀望態度,並希望能維持東協的主導地位。981025
減少災害 東亞高峰會擬成立災害回應網路
20091025 20:52:50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泰國華欣25日專電)東南亞近來發生許多天災,第4屆東亞高峰會今天通過決議,指示災難管理相關機構發展區域性整合準備與減災的能力,並研究成立災害回應區域網路的可能性。東亞高峰會(ASEAN Summit)除了討論東亞共同體外,氣候變遷、減災、教育、建立聯繫等都在討論範圍,由於這幾年來,東南亞各地不斷發生災害,印尼地震、緬甸熱帶氣旋、菲律賓等地發生水災等,如何防範災害,是東亞國家當務之急。根據東亞高峰會發布的聲明,由於災害不斷,東亞國家必須加強合作,以因應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的天然災害。聲明指出,日本提倡在東亞成立一個災害回應機構,澳洲也提議成立區域災害回應網路與區域基金,致力加強區域回應災害的協調能力,並指示相關機構制定災害回應標準運作程序。由於不少鄉村地區受災,東亞國家也將協助提高基層災害管理的能力。對於年底將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遷會議,東亞國家以實際行動支持,希望會議能夠達成共識;聲明還指出,東亞國家將提倡低碳社會、東亞氣候變遷夥伴等活動,越南也準備成立東亞環境教育中心。981025
(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泰國華欣25日專電)東南亞近來發生許多天災,第4屆東亞高峰會今天通過決議,指示災難管理相關機構發展區域性整合準備與減災的能力,並研究成立災害回應區域網路的可能性。東亞高峰會(ASEAN Summit)除了討論東亞共同體外,氣候變遷、減災、教育、建立聯繫等都在討論範圍,由於這幾年來,東南亞各地不斷發生災害,印尼地震、緬甸熱帶氣旋、菲律賓等地發生水災等,如何防範災害,是東亞國家當務之急。根據東亞高峰會發布的聲明,由於災害不斷,東亞國家必須加強合作,以因應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的天然災害。聲明指出,日本提倡在東亞成立一個災害回應機構,澳洲也提議成立區域災害回應網路與區域基金,致力加強區域回應災害的協調能力,並指示相關機構制定災害回應標準運作程序。由於不少鄉村地區受災,東亞國家也將協助提高基層災害管理的能力。對於年底將在哥本哈根召開的氣候變遷會議,東亞國家以實際行動支持,希望會議能夠達成共識;聲明還指出,東亞國家將提倡低碳社會、東亞氣候變遷夥伴等活動,越南也準備成立東亞環境教育中心。981025
古寧頭戰役60週年 緬懷先烈
從戰場走向觀光勝地 古寧頭走過烽火歲月2009/10/24
國軍歷史文物館舉辦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特展,23日盛大揭幕。圖為展覽佈置之人偶,供民眾拍照留念。中央社記者陳泓翰攝98年10月23日 古寧頭戰役系列專題之1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24日電)60年前國共戰場的金門古寧頭,現在已經是集戰役遺跡、文化史蹟和自然生態於一身的觀光勝地,走過烽火歲月的村民,期盼「金門不必再是戰場」。 古寧頭位於金門島西北隅,初名古龍頭,由南山、北山和林厝組成,為開發600多年歷史的傳統聚落,與大陸廈門僅相距1萬公尺,隔海相望,地理宿命成為兩岸的戰場。 民國38年10月25日爆發的古寧頭戰役,國軍擊潰入侵共軍,使得古寧頭一戰揚名。在兩岸軍事對峙的緊張年代,古寧頭戰場可是中外反共人士參拜的勝地。 國共兩軍在古寧頭聚落內肉搏戰,因此,村內不乏彈痕累累的民宅。其中,位於北村口的一棟二落大厝加左突規的古洋樓,為共軍登陸的指揮所,斷垣殘壁上千瘡百孔的彈孔,無言訴說戰亂歲月的滄桑。 此外,戰役當年最後決戰點的北山斷崖,73年金防部興建的古寧頭戰史館、林厝浴血殲敵紀念碑、以及古寧頭播音站等,均是戰役景點。 除了戰役遺跡,其實古寧頭也是人文薈粹的地方。興建於清乾隆32年的「水尾塔」,為距今有242年歷史的縣定古蹟;另一處縣定古蹟北山「振威第」,為清代提督李光顯故居;「三品井」歷史更悠久,相傳是清康熙初年鄉籍三品副將李永輯捐資挖掘。 不過,以戰場聞名的古寧頭,在砲聲漸遠後,意外成為金門最著名的賞鳥樂園,每年冬季近萬隻鸕鶿飛抵古寧頭區慈湖棲息的盛況,吸引台灣鳥友慕名前來。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闢建的雙鯉濕地自然中心,也是最佳的生態教室之一。 為紀念古寧頭戰役60週年,金寧鄉公所於9 月底古寧頭戰場舉辦千人健走活動,並發表「和平宣言」。古寧頭出生的鄉長李文俊說,國共戰爭中,古寧頭受害最深,戰爭的傷害刻骨銘心,因此村民對和平最為渴望,兩岸已經由兵戎相見到三通,「古寧頭不希望再成為戰場」。 靠海的古寧頭盛產石蚵,味道鮮美,為金門的鄉土特產。已經連辦七屆石蚵文化節的李文俊表示,戰役史蹟、文化和產業相結合的觀光資源,為今日古寧頭發展的新希望。 走過昔日烽火歲月,金門從90年元月2 日起,與過去「門對門、砲打砲」的廈門實施小三通,金門人可以直航踏上分隔52年的大陸廈門,不必再繞道台北、港澳走一大圈。 大陸客也陸續到金門探親、交流和旅遊,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統計,金廈小三通實施以來,截至今年9月,入境金門陸客超過22萬6000人次。隨著兩岸政策開放,探訪「戰地秘境」金門的陸客愈來愈多。 陸客遊金門,看在古寧頭人眼中,別有一番感受:在北山洋樓共軍指揮所斜對面開設雜貨店的82歲李榮寬老先生,在古寧頭戰役時逃離滿目瘡痍的家園躲戰亂;現在眼見陸客人來人往,他說,這是60年前所無法想像的事,「和平真正好」。 金門從兩岸殺戮戰場成為和平橋梁、觀光勝地,縣政府更積極規劃推動建造連接大陸廈門的跨海大橋,並自大陸接水、接電。地方民眾一致的期待是「金門不必永遠是戰地」,希望走過戰爭悲情,為兩岸和平扮演更積極的角色。981024
國軍歷史文物館舉辦古寧頭戰役60週年紀念特展,23日盛大揭幕。圖為展覽佈置之人偶,供民眾拍照留念。中央社記者陳泓翰攝98年10月23日 古寧頭戰役系列專題之1 (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24日電)60年前國共戰場的金門古寧頭,現在已經是集戰役遺跡、文化史蹟和自然生態於一身的觀光勝地,走過烽火歲月的村民,期盼「金門不必再是戰場」。 古寧頭位於金門島西北隅,初名古龍頭,由南山、北山和林厝組成,為開發600多年歷史的傳統聚落,與大陸廈門僅相距1萬公尺,隔海相望,地理宿命成為兩岸的戰場。 民國38年10月25日爆發的古寧頭戰役,國軍擊潰入侵共軍,使得古寧頭一戰揚名。在兩岸軍事對峙的緊張年代,古寧頭戰場可是中外反共人士參拜的勝地。 國共兩軍在古寧頭聚落內肉搏戰,因此,村內不乏彈痕累累的民宅。其中,位於北村口的一棟二落大厝加左突規的古洋樓,為共軍登陸的指揮所,斷垣殘壁上千瘡百孔的彈孔,無言訴說戰亂歲月的滄桑。 此外,戰役當年最後決戰點的北山斷崖,73年金防部興建的古寧頭戰史館、林厝浴血殲敵紀念碑、以及古寧頭播音站等,均是戰役景點。 除了戰役遺跡,其實古寧頭也是人文薈粹的地方。興建於清乾隆32年的「水尾塔」,為距今有242年歷史的縣定古蹟;另一處縣定古蹟北山「振威第」,為清代提督李光顯故居;「三品井」歷史更悠久,相傳是清康熙初年鄉籍三品副將李永輯捐資挖掘。 不過,以戰場聞名的古寧頭,在砲聲漸遠後,意外成為金門最著名的賞鳥樂園,每年冬季近萬隻鸕鶿飛抵古寧頭區慈湖棲息的盛況,吸引台灣鳥友慕名前來。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闢建的雙鯉濕地自然中心,也是最佳的生態教室之一。 為紀念古寧頭戰役60週年,金寧鄉公所於9 月底古寧頭戰場舉辦千人健走活動,並發表「和平宣言」。古寧頭出生的鄉長李文俊說,國共戰爭中,古寧頭受害最深,戰爭的傷害刻骨銘心,因此村民對和平最為渴望,兩岸已經由兵戎相見到三通,「古寧頭不希望再成為戰場」。 靠海的古寧頭盛產石蚵,味道鮮美,為金門的鄉土特產。已經連辦七屆石蚵文化節的李文俊表示,戰役史蹟、文化和產業相結合的觀光資源,為今日古寧頭發展的新希望。 走過昔日烽火歲月,金門從90年元月2 日起,與過去「門對門、砲打砲」的廈門實施小三通,金門人可以直航踏上分隔52年的大陸廈門,不必再繞道台北、港澳走一大圈。 大陸客也陸續到金門探親、交流和旅遊,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統計,金廈小三通實施以來,截至今年9月,入境金門陸客超過22萬6000人次。隨著兩岸政策開放,探訪「戰地秘境」金門的陸客愈來愈多。 陸客遊金門,看在古寧頭人眼中,別有一番感受:在北山洋樓共軍指揮所斜對面開設雜貨店的82歲李榮寬老先生,在古寧頭戰役時逃離滿目瘡痍的家園躲戰亂;現在眼見陸客人來人往,他說,這是60年前所無法想像的事,「和平真正好」。 金門從兩岸殺戮戰場成為和平橋梁、觀光勝地,縣政府更積極規劃推動建造連接大陸廈門的跨海大橋,並自大陸接水、接電。地方民眾一致的期待是「金門不必永遠是戰地」,希望走過戰爭悲情,為兩岸和平扮演更積極的角色。981024
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
枯燥變有趣 瑞典音樂階梯影片點閱破百萬
【大紀元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怡安綜合編譯)想保持身材不變形總不免聯想到爬樓梯,早上通勤的時候,我們或許會掙扎著放棄便利的手扶梯,爬樓梯運動運動,特別是電梯就在旁邊的時候。
「我們能夠讓更多的人們因為樂趣而爬樓梯嗎?」這是福斯汽車(Volkswagen)給自己的問題,他們要想辦法把上下樓梯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夜之間,一組工作人員把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Odenplan地鐵站的樓梯變成一組超級鋼琴鍵盤,每踏一階樓梯,就會傳出一個音符的聲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通勤者很快選擇了新的樓梯,在上下階梯的同時玩了起來。實驗結果發現,爬樓梯的人比平常多了66%。
這個創意影片成了網路上的大熱門,得到數以千計網友的共鳴,還有人把自己玩音樂階梯的影片貼在網路上。
《每日電訊》的網頁上,網友熱情回應:小時候,媽媽總是警告不要在樓梯上玩,現在竟然有人把樓梯變成玩具。也有人說走在地下道變有趣了。一個在四層樓而沒有電梯的百年建築中工作的上班族說,希望公司的樓梯變成音樂階梯。
發言人表示:「很明顯的,樂趣可以讓行為更好。我們稱其為『樂趣理論』。」樂趣理論的實驗還包括:如何讓大家把垃圾準確的丟到垃圾筒內?
福斯「樂趣理論」網頁(http://rolighetsteorin.se/en/)中,展示一系列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創意。創意無限,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肯定不會要人少開車。
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我們能夠讓更多的人們因為樂趣而爬樓梯嗎?」這是福斯汽車(Volkswagen)給自己的問題,他們要想辦法把上下樓梯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夜之間,一組工作人員把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Odenplan地鐵站的樓梯變成一組超級鋼琴鍵盤,每踏一階樓梯,就會傳出一個音符的聲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通勤者很快選擇了新的樓梯,在上下階梯的同時玩了起來。實驗結果發現,爬樓梯的人比平常多了66%。
這個創意影片成了網路上的大熱門,得到數以千計網友的共鳴,還有人把自己玩音樂階梯的影片貼在網路上。
《每日電訊》的網頁上,網友熱情回應:小時候,媽媽總是警告不要在樓梯上玩,現在竟然有人把樓梯變成玩具。也有人說走在地下道變有趣了。一個在四層樓而沒有電梯的百年建築中工作的上班族說,希望公司的樓梯變成音樂階梯。
發言人表示:「很明顯的,樂趣可以讓行為更好。我們稱其為『樂趣理論』。」樂趣理論的實驗還包括:如何讓大家把垃圾準確的丟到垃圾筒內?
福斯「樂趣理論」網頁(http://rolighetsteorin.se/en/)中,展示一系列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創意。創意無限,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肯定不會要人少開車。
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枯燥變有趣 瑞典音樂階梯影片點閱破百萬
【大紀元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黃怡安綜合編譯)想保持身材不變形總不免聯想到爬樓梯,早上通勤的時候,我們或許會掙扎著放棄便利的手扶梯,爬樓梯運動運動,特別是電梯就在旁邊的時候。
「我們能夠讓更多的人們因為樂趣而爬樓梯嗎?」這是福斯汽車(Volkswagen)給自己的問題,他們要想辦法把上下樓梯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夜之間,一組工作人員把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Odenplan地鐵站的樓梯變成一組超級鋼琴鍵盤,每踏一階樓梯,就會傳出一個音符的聲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通勤者很快選擇了新的樓梯,在上下階梯的同時玩了起來。實驗結果發現,爬樓梯的人比平常多了66%。
這個創意影片成了網路上的大熱門,得到數以千計網友的共鳴,還有人把自己玩音樂階梯的影片貼在網路上。
《每日電訊》的網頁上,網友熱情回應:小時候,媽媽總是警告不要在樓梯上玩,現在竟然有人把樓梯變成玩具。也有人說走在地下道變有趣了。一個在四層樓而沒有電梯的百年建築中工作的上班族說,希望公司的樓梯變成音樂階梯。
發言人表示:「很明顯的,樂趣可以讓行為更好。我們稱其為『樂趣理論』。」樂趣理論的實驗還包括:如何讓大家把垃圾準確的丟到垃圾筒內?
福斯「樂趣理論」網頁(http://rolighetsteorin.se/en/)中,展示一系列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創意。創意無限,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肯定不會要人少開車。
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我們能夠讓更多的人們因為樂趣而爬樓梯嗎?」這是福斯汽車(Volkswagen)給自己的問題,他們要想辦法把上下樓梯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夜之間,一組工作人員把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Odenplan地鐵站的樓梯變成一組超級鋼琴鍵盤,每踏一階樓梯,就會傳出一個音符的聲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通勤者很快選擇了新的樓梯,在上下階梯的同時玩了起來。實驗結果發現,爬樓梯的人比平常多了66%。
這個創意影片成了網路上的大熱門,得到數以千計網友的共鳴,還有人把自己玩音樂階梯的影片貼在網路上。
《每日電訊》的網頁上,網友熱情回應:小時候,媽媽總是警告不要在樓梯上玩,現在竟然有人把樓梯變成玩具。也有人說走在地下道變有趣了。一個在四層樓而沒有電梯的百年建築中工作的上班族說,希望公司的樓梯變成音樂階梯。
發言人表示:「很明顯的,樂趣可以讓行為更好。我們稱其為『樂趣理論』。」樂趣理論的實驗還包括:如何讓大家把垃圾準確的丟到垃圾筒內?
福斯「樂趣理論」網頁(http://rolighetsteorin.se/en/)中,展示一系列讓生活變得更好的創意。創意無限,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肯定不會要人少開車。
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2lXh2n0aPyw&feature=player_embedded
咖啡部落實驗計畫
咖啡部落實驗計畫
咖啡部落實驗室尋人啟事這杯咖啡是悠閒的時候手上的那杯氣氛飲料還是是在熬夜提神的那杯神奇飲料更可能是早已成為你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習慣但對部落來說這杯咖啡代表的一個未知的未來一個可能帶給它希望的機會您所選擇的咖啡中將會有無限的可能…尋找我們在尋找一批愛好喝咖啡的、或是將咖啡視為必需品,當然也可以是對台灣咖啡有興趣的人,或是勇於嚐試的、挑戰自我味蕾的、習慣的,如果您就是我們所尋找的那個人,歡迎加入咖啡部落實驗室。我們現階段只找100個人,來加入這個計畫,不單只是認購一年份的咖啡而已,也藉由每個月品嚐咖啡的同時,告訴我們所生產咖啡能夠提昇的方式。與消費者間的實驗計畫您所喝到的將不會單純的只是一杯咖啡,而是在喝這杯咖啡的同時,將您所喝到的味覺感受給記錄下來,並回饋給我們知道;一來我們可以藉由您的意見,瞭解自身咖啡的風味,另外也可以提供我們對於咖啡豆再改良的可能。咖啡種在哪?咖啡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加納納部落,1932年日本人在台灣試種植咖啡的產地之一,曾經有400甲的種植記錄而聞名,其中部落中的一處曾是種苗繁殖場,這些咖啡種苗也是提供咖啡田的來源。這個種植咖啡的部落就在台九線276公里的地方,一個位於舞鶴台地的山坳處,它的地理型態像是一個籃子的形狀,因此阿美族語的Kalala就是籃子的意思。如何種咖啡?我們所提供的咖啡豆,皆是以自然農法所栽植的咖啡,不加任何的農藥、除草劑以及化學肥料,每年至少人工砍草數次與細心呵護,因此在栽培的過程中更需要部落農民長時間且較為費力的工作,而且在送到您手中時,我們仍會將咖啡送交專業的殘留農藥檢驗中心,確認消費者所喝的咖啡是安全的。因此,您所喝到的這杯咖啡不單只是一杯飲料,更是一杯部落對消費者更為負責的安全飲料。支持部落過在地的生活加入咖啡部落實驗室,除了支持在地的消費外,更是透過這種的方式來進一步認識您所不認識的咖啡產地,包括這杯咖啡生產過程中的農民,與他們所居住、生產的環境都將重啟您對部落的看法。另外也將透過認購咖啡的方式,我們可以讓部落在生產咖啡的同時,讓外地離鄉的年青人們,回鄉幫忙他們的長輩們照顧農田,也進一步的也能就近照顧他們的家人。認購方式一單位:4800元/年每單位包括,每個月寄半磅的咖啡給您(總共寄12次給您),在您享用咖啡的同時,麻煩您記錄下對咖啡的感覺。
訂購方式:
www.tarawadaw.blogspot.com
kaapaan@gmail.com
0952725605
訂購滙款:
戶名:花蓮縣瑞穗鄉迦納納部落發展協會
帳號:瑞穗郵局(700) 00912950301835
咖啡部落實驗室尋人啟事這杯咖啡是悠閒的時候手上的那杯氣氛飲料還是是在熬夜提神的那杯神奇飲料更可能是早已成為你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習慣但對部落來說這杯咖啡代表的一個未知的未來一個可能帶給它希望的機會您所選擇的咖啡中將會有無限的可能…尋找我們在尋找一批愛好喝咖啡的、或是將咖啡視為必需品,當然也可以是對台灣咖啡有興趣的人,或是勇於嚐試的、挑戰自我味蕾的、習慣的,如果您就是我們所尋找的那個人,歡迎加入咖啡部落實驗室。我們現階段只找100個人,來加入這個計畫,不單只是認購一年份的咖啡而已,也藉由每個月品嚐咖啡的同時,告訴我們所生產咖啡能夠提昇的方式。與消費者間的實驗計畫您所喝到的將不會單純的只是一杯咖啡,而是在喝這杯咖啡的同時,將您所喝到的味覺感受給記錄下來,並回饋給我們知道;一來我們可以藉由您的意見,瞭解自身咖啡的風味,另外也可以提供我們對於咖啡豆再改良的可能。咖啡種在哪?咖啡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加納納部落,1932年日本人在台灣試種植咖啡的產地之一,曾經有400甲的種植記錄而聞名,其中部落中的一處曾是種苗繁殖場,這些咖啡種苗也是提供咖啡田的來源。這個種植咖啡的部落就在台九線276公里的地方,一個位於舞鶴台地的山坳處,它的地理型態像是一個籃子的形狀,因此阿美族語的Kalala就是籃子的意思。如何種咖啡?我們所提供的咖啡豆,皆是以自然農法所栽植的咖啡,不加任何的農藥、除草劑以及化學肥料,每年至少人工砍草數次與細心呵護,因此在栽培的過程中更需要部落農民長時間且較為費力的工作,而且在送到您手中時,我們仍會將咖啡送交專業的殘留農藥檢驗中心,確認消費者所喝的咖啡是安全的。因此,您所喝到的這杯咖啡不單只是一杯飲料,更是一杯部落對消費者更為負責的安全飲料。支持部落過在地的生活加入咖啡部落實驗室,除了支持在地的消費外,更是透過這種的方式來進一步認識您所不認識的咖啡產地,包括這杯咖啡生產過程中的農民,與他們所居住、生產的環境都將重啟您對部落的看法。另外也將透過認購咖啡的方式,我們可以讓部落在生產咖啡的同時,讓外地離鄉的年青人們,回鄉幫忙他們的長輩們照顧農田,也進一步的也能就近照顧他們的家人。認購方式一單位:4800元/年每單位包括,每個月寄半磅的咖啡給您(總共寄12次給您),在您享用咖啡的同時,麻煩您記錄下對咖啡的感覺。
訂購方式:
www.tarawadaw.blogspot.com
kaapaan@gmail.com
0952725605
訂購滙款:
戶名:花蓮縣瑞穗鄉迦納納部落發展協會
帳號:瑞穗郵局(700) 00912950301835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