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切最後生命紀實 玻國日記揭祕

2009-08-25 中國時報
【林欣誼/台北報導】
 革命英雄切.格瓦拉早成為傳奇的印記,除了象徵永不妥協的革命精神,更成了一代代年輕人心目中的反叛標誌。今年八、九月間,切的重要著作《古巴革命紀實》、《玻利維亞日記》首次在台出版,加上大導演索德柏執導《切 28歲的革命》、《切 39歲的告別信》上映,將是難得一次對切的全面介紹。
 切一九二八年生於阿根廷上流家庭,原本他打算繼承父業,進入醫學院就讀,但一趟遊歷南美洲的摩托車之旅,啟蒙了他的人道思想,他決定投入古巴解放游擊軍,與卡斯楚並肩作戰,革命成功後出任古巴官職。
 書與電影齊出 革命英雄刮旋風
 這次出版的《古巴革命紀實》為切的女兒亞蕾伊達.格瓦拉審定的增修版本,切寫的是一九五六年到五九年他參與古巴革命的歷程。
 在切優美的筆調下,讀者彷彿與他一同走進樹枝橫倒、山路縱橫的叢林中,身上背著戰備,小心翼翼不讓腳下發出一點聲響。他在文中分析戰事發展,紀錄與隊友之間的討論爭辯,也有許多抒情篇章。例如有篇描寫跟隨隊伍的小狗仔不停嗚嗚叫,他下令將牠絞死。「事後,大家陷入一片沉默,內心卻湧現一股悸動…那隻被處死的小狗仔,正透過那雙溫馴的眼睛,控訴著我們的罪行。」
 一九六五年,切為了繼續實踐解放工農階級的信念,告別卡斯楚、家人與職位,先到剛果組織解放游擊隊,又到玻利維亞,展開人生最後一段寂寞的戰鬥旅程。
 貫徹解放理想 他踏上玻國旅程
 《玻利維亞日記》便紀錄他一九六六年十一月至隔年十月七日,在玻利維亞山區游擊作戰的點滴。筆調平和低沉,充滿批評反省。有時他以「平安無事的一天」開場,有時則寫「一齣悲喜劇拉開今天的序幕…」他在書中提到人力資源匱乏、與玻利維亞共產黨的不和,以及他的氣喘惡化等。
 切多次預知可能被擄獲,卻無死亡的膽怯,被捕前一天的日記中寫著:「情況不複雜,還頗有田園味道…」兩天後,他被玻利維亞軍隊槍決,死於叢林中。
 卡斯楚萬言序 為老戰友記一筆
 這本日記成了他生命最後的見證。據說當年玻國軍方發現這本日記後,祕密存放軍情局的保險箱內。後來內政部長偷偷影印送出給卡斯楚,經判定無偽後,一九六八年在古巴出版,卡斯楚還為老戰友寫了長達一萬字的序言。這本書被譯為多國語言,一再再版。
 翻譯《玻利維亞日記》的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教授陳小雀,曾在二○○七年舉辦「切.格瓦拉逝世四十周年紀念論壇」時說:「我想重新解讀切,給他文學家的地位!」雖然切的「硬漢」形象深入人心,但閱讀他的著作後,不禁為他的文學風采折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