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中國近代史變一國兩史 

江迅

已故知名史學家徐中約撰寫的《中國近代史》欽譽海外,大陸版近年也問世,並被評為「好書」,但書中涉及敏感歷史事件章節卻遭大砍大刪,海內外學人深表遺憾。


--------------------------------------------------------------------------------

兩部中國近代史書最近在中國大陸獲得榮譽,一部是徐中約的《中國近代史:一六零零——二零零零中國的奮鬥》(下稱《中國近代史》,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獲得北京第四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一部是郭廷以的《近代中國史綱》(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獲零九上海書展十大好書之一。這兩本書都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有關,《近代中國史綱》中文簡體版權由中文大學出版社轉讓,而《中國近代史》的中文簡體翻譯本是根據中文大學繁體譯本搬去的。《中國近代史》的香港版、大陸版,一國兩版,內容不同,大陸版既肢解名作,又涉嫌非法使用了繁體中文翻譯稿,只是將之轉成簡體版。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甘琦說,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從牛津大學出版社買了《中國近代史》中文簡體字版權,卻使用了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代史》的中文翻譯稿,只是將繁體轉為簡體,不僅是譯文,就連此書香港版的「繁體版序」(郭少棠),包括香港繁體版的書號也出現在簡體版的版權頁上。甘琦說:「可見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的學術態度很不嚴謹。他們買的是牛津版權,卻把我們的版權寫在上面。簡體版《中國近代史》既無對歷史忠實,也無基本的版權等法律意識,他們從來沒有到我社購買甚至詢問翻譯文稿的版權。我們早已去信質詢,但幾個月了至今不作實質性答覆。」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的《中國近代史》,由當時大陸的兩位中青年學者計秋楓(現任南京大學歷史系副主任)、朱慶葆(現任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長)翻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茅家琦教授、世界史著名學者錢乘旦校審譯稿。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業務經理黃麗芬出示了當年翻譯合同,合約上標明「中文譯本的全部及所有版權,俱為中文大學所有。任何人未經中文大學書面同意,不得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使用該譯本的任何部分或全部」。出版社還出示了當年寫給茅家琦、錢乘旦教授的文件:「中文大學出版社(甲方)現委託你們兩位(乙方)安排將上書按下列條件將英文原本翻譯、校對、正稿、完稿,成為繁體字中文稿本,並將完稿以繁體中文字電腦磁碟片形式,轉交甲方出版」。

包括兩岸在內的華文出版界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史教科書,囿於各種意識形態、史觀的限制,未能對中國近現代發生的重要事件作出公平公正、客觀冷靜的評介。不過,香港的特殊性卻成了例外。

徐中約著《中國近代史》一書英文原名The Rise of Modern China,是英語世界中解讀和介紹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徐中約( Immanuel C. Y.Hsu, 1923—2005)生於上海,抗戰勝利後於燕京大學政治系畢業,即被派赴中國政府駐日本代表團工作。不久徐中約赴美國留學,先後獲明尼蘇達大學碩士、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自五八年始徐中約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歷史系,直至九一年退休,桃李天下,著作等身,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這部《中國近代史》。

該書由牛津大學出版社於七零年出版,甫出版即受到學界的極大讚譽,翌年獲加州「共和獎」,七八年牛津大學出版社紀念成立五百週年時,列舉該社出版的數十部著作為其代表,該書即為其一。此書發行量大,不斷再版。作者每次再版時不僅對內容有所修正,更跟蹤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運用新近發布的歷史資料,續寫新內容。因此,此書多年來一直為歐美諸多大學指定為教科書。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翻閱簡體版《中國近代史》,書中「出版前言」說「作者浸淫西方學術多年,其理論立場、觀點、思想傾向及批評標準與我們不盡相同。經版權所有者授權,我們對本書的一些內容進行了適當而審慎的編輯處理」。於是他就不同版本作了對比,發現原本的四十二章居然遭大砍大殺,只剩下二十九章。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十年」之後,就直接進入「中國重入國際社會」,近三十年歷史完全刪除殆盡。

賀衛方說,除了整章連片地砍殺之外,還有諸多字句刪改。他就全書最後一節「二十一世紀初的中國」的一部分作了對照。「可以看出這種所謂『適當而審慎的編輯處理』竟然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

書中寫道:如果中國經濟按年增長率百分之八的速度持續下去,到二零二零年它的經濟力量可能變成世界第一。在政治上,中國政府正在尋求「用一種結合的哲學取代行將朽木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改為「一種統合的哲學」)。這種哲學看起來應類似一種包含著傳統儒學、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刪除「和少許反映歷史上王朝觀念的『大中華主義』」)所組成的混合體。與此同時,為了保持經濟勢頭的強勁,政府積極推進市場經濟體制(刪除「並實施那種新型買辦式的、以利潤為中心的準資本主義」。)對於不能盈利的國有企業,政府將出售給私人股東;為鼓勵個人購買住房,政府通過抵押貸款予以資助。軍事上的投入也一直在穩步(刪除「合理」)進行,使中國在國際政治中不失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已經從一個革命組織變成了執政的政黨。它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並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刪除「它不再宣揚自己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也不再推崇第三世界的立場,而是渴望將中國提升到第一世界的前列。的確,追求財富、權勢和國際尊敬,已經取代了對馬克思主義烏托邦的理念。」)

賀衛方說:「這樣的刪改法,果真得到了原著版權持有人牛津大學出版社同意了嗎?徐中約教授已於零五年去世,簡體字版標註他審訂,這種刪改歪曲難道都經過他的審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甘琦認為,如此大的刪節改動,書稿又是否給中文翻譯者看過,又是否經擁有中文翻譯原文的版權擁有者,即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看過?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鄭會欣說,《中國近代史》是根據徐中約的最新修訂本,即牛津大學出版社二零零零年的第六版翻譯的。在第六版中,徐中約將中國近代史的下限一直延伸到九八年,其內容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八九年「六四事件」、中國的改革開放路向、九六年前後的台海危機等問題。上述話題目前在內地仍十分敏感,因此南京大學的兩位譯者提出,最後幾章是否可以略去不譯。然而出版社和原作者卻堅持無論是文字或是內容,譯文都必須保持原著風格,不應予以刪節。鄭會欣說:「最後,時任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陸國燊出了個主意,他認為既然內地譯者不便翻譯,那最後幾章的內容就由香港學者承擔。這一提議立即得到雙方的贊同,我就是這樣被推了出來,承擔下冊第四十至四十二章的翻譯。好在譯文先由茅、錢二位教授審閱後,最終得到徐教授的認可,也算是完成了這一任務。」

港台大學列為必讀書

鄭會欣說,徐著中譯本《中國近代史》於二零零二年在香港問世後,立即引起讀者的極大興趣,香港和台灣的許多大學均將本書列為必讀書目。《中國近代史》的出版同樣引起內地讀者的關注,他多次在網上看到大陸讀者推薦此書的文章,將其列為最值得收藏的著作之一。簡體本對原著作了較大幅度的刪節,由上下兩冊變為一冊,由原來的四十二章縮併為二十九章,特別是對四九年以後的新中國部分刪節尤多,最後幾章幾乎全部刪去,對此他只有遺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