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文字書寫的歷史/了解文明,從文字起源開始

2009/08/25
【聯合新聞網/文、圖節錄自博雅書屋《文字書寫的歷史》】
書名:文字書寫的歷史作者:史提夫.羅傑.費雪(Steven Roger Fischer)著譯者:呂健忠出版社:博雅書屋出版日期:2009/8/25內容介紹:
  文字書寫,已成為人類的知識最重要的工具(科學),社會的文化媒介(文學),民主表達與民眾知訊的管道(媒體),而且它本身就是藝術的表現(書法)。當今之世,完全以電子溝通為基礎的書寫系統正迅速蠶食到目前為止仍然以話語為基礎的書寫領域。文字書寫隨人類改變而改變,是判斷人類處境的一個依據。
  本書配以豐富的文物圖片,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字起源與發展,從早期塗寫於石頭和獸骨上的文字,到現代的電腦和網路上的書寫無所不包。文字的出現源始於資訊的貯藏,首先聚焦於西元前四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出現的書寫體系。引證了腓尼基和受它影響的希臘字母表,對孕育許多符號書寫的西方、中國、越南、韓國和日本等地的文字系統,都有深入的探究。並對西歐中世紀的手稿和印刷的歷史,以及引領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技術革新和拼字規則上,分別進行探討。
新書內容搶先看:
以文字書寫未來
  「書寫是聲音的圖畫」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在十八世紀這麼寫道,心中想的是他那個時代採取以人為中心的觀點評價書寫固有的目的和範圍。經過二百五十年又加上一場電子革命之後,許多人可能會同意書寫甚至超越人性,久戒不成,「戒」不斷理還亂。
  經歷數千年使用算石符號和其他技巧以及在軟泥版和其他材料上的圖像等方式呈現「不完備的文字」之後,書記發展出「完整書寫」的觀念。界定完整書寫的整體語音功能顯然在西元前四千到三千五百年間於兩河流域首度出現,形式不一而足。書寫的功能與技巧透過「刺激擴散」——觀念或習俗從一個民族傳輸到另一個民族——啟發近鄰去創造類似的系統或文字。令人驚訝的是,歷史上只出現過三個主要的書寫「傳統」:亞非(兩河流域、埃及和黎凡特及其衍生文字)、東亞和美洲。這三大傳統可能都是來自共同的蘇美源頭。
  這三大書寫「系統」也和許多過渡性的變體和複合體同時流通。所謂「過渡性」,指的是混寫的系統和混寫的文字(甚至兩者都包括,日文即是一例),無非是下列這三種的混寫:
1. 意音文字,又稱「單詞書寫」,也就是語素或書寫符號就代表單字。
2. 音節書寫,也就是語素承載個—別—的音節。
3. 字母書寫,也就是被稱為「字母」的符號代表個別的子音(子音字母表,如阿拉伯文與希伯來文)或個別的子音和母音(這是完整的字母表,如希臘文和拉丁文)。
  時移歲轉,大多數的意音文字系統先後轉變為音節書寫系統,原本的語意內容逐漸被語音內容取代。字母書寫的改變卻不是這樣。先有古埃及書記精益求精,接著塞普路斯的希臘人使之「臻於完善」,字母書寫從此維持穩定的「系統」,即使有種種不同類型的先進文字爭相問世。時至今日,由於全球化與現代科技的推波助瀾,字母書寫正開始對所有其他的書寫形成挑戰。
  十九世紀,有一位現代人類學的奠基者提出一種看法,雖有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卻不無參考的價值。他主張社會從「野蠻」演化為「文明」的關卡根本在於識字能力,在於閱讀書面語的能力。現在可能會比較傾向於視語言為社會主要的工具——把書面語當作握柄看待:書寫本身無法憑空促使社會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卻綽綽有餘。我們或許也有必要避免語言進化的觀點,硬要把語言的用途劃分為若干個演化的「階段」。意音文字、音節書寫和字母書寫這三大書寫系統都在特定的語言、社會與時代發展到極致。這三大系統並沒有等級優劣之分,也不是什麼「書寫演化」模型的不同階段——事實上「書寫演化」的模型根本是子虛烏有。它們只是書寫在開始發展之初適應不同語言與社會需求的不同形式,如此而已。
  和一般人的看法背道而馳的是,追求效率和追求簡單並不是書寫系統或文字發展背後的動力,要不然像印度的婆羅米文字就不會從簡單的字音字母書寫「退化」成標示母音讀音記號的複雜系統,創造出一長串類似音節表的符號。書寫史上比追求效率和追求簡單更重要得多的因素是精確、語音方面的顧慮、系統的穩定、不模稜兩可、景仰之情,甚至還有許多通常很淺顯的因素。
  不過是前沒多久的事,法國歷史學家馬丹宣稱:「文明創造書寫,書寫與文明息息相關,所有的書寫無不反映特定文明的思考方式。」果真如此當然很好,偏偏事有不然。實情是,看來並沒有自主的「思考方式」足以為構成文明的基礎,不論哪個文明都一樣;所有的書寫都離不開借用和變造的過程,並不是無中生有的「創造」;而且「息息相關」其實是社會需求捉襟見肘時,在語音方面採取應急對策的務實措施。在讀寫能力僅限於特定少數人的社會,如古埃及或是傳教士抵達之前的復活島,書寫事實上效果非常有限。然而,在讀寫能力普及的社會,書寫的衝擊效果相當強烈。書寫保存了口說語言,透過無遠弗屆的社會影響把許許多多語言取向的處理程序整平、標準化、訂出規範,並且豐富社會的內涵,進而引發社會的動能。先進的人類社會,就如同我們在第一世界所看到的情形,沒有書寫根本難以為繼。獲得讀寫能力已成為僅次於擁有語言本身的一件大事,至少就人類所獨有的成就來說是這樣。
  如果說書寫的歷史給了我們什麼教訓,那就是書寫並非從無聲的圖畫逐漸「演進」而來。書寫始於以圖畫表達實際的話語那一瞬間,而且持續數千年都是以圖畫表達實際的話語。然而,改變看樣子方興未艾。現代的研究使我們了解到,閱讀一系列的詞符或字母——我說的是「閱讀」,不是書寫——大腦的運作會把那些符號直接連結到思想,根本就避開話語這一道程序。再說,現代的電腦如今不需要人類的中介照樣按既定的語法寫來寫去。倒不是這些現象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些現象有新的了解,使得我們預期書寫的角色、外觀與技巧在未來將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發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