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GOOGLE地球>現實主義與歷史幽靈(杜念中)

2010年03月17日蘋果日報
歷史往往是影響許多國家對外關係的因素,有時還是決定性因素。理性掛帥的年代,歷史能左右現實的確不可思議。但細看許多國家的經驗,歷史問題好像真的無法忽視。納粹大屠殺之於猶太人,南京大屠殺之於中國人,種族淨化之於波士尼亞人,二二八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些歷史不但是民族悲劇,也是凝聚強化族群共識與認同的重要基礎。


近幾個月來,素來交惡的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關係迅速改善,但橫在中間的阻力仍是歷史問題─也就是所謂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大屠殺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距今已95年。當時鄂圖曼帝國的統治區眾叛親離,信仰東正教的亞美尼亞族聯合俄國,開始反抗伊斯坦堡。鄂圖曼土耳其基於戰略考慮,把住在安那托利亞高原的亞美尼亞族強制遷往現在的敘利亞,遷徙途中超過百萬亞美尼亞人死亡。亞美尼亞指稱這是20世紀發生的首次「種族滅絕」,遠早於納粹施加於猶太人的大屠殺。但戰敗後的土耳其則把百萬人的滅絕歸因於疾病、糧荒、戰爭,否認鄂圖曼有任何屠殺計劃或意圖。
亞美尼亞人除了極短時間曾獨立建國,絕大多數時間都臣屬於波斯、鄂圖曼、蘇聯等不同帝國。之前這個族群靠語言和宗教維繫認同,一次大戰後,大屠殺成了維繫亞美尼亞離散族群認同的悲情象徵,被一代代傳承下來。
散居歐洲和美國的亞美尼亞人是善於經商致富的一個族群,也因此如今亞美尼亞和土耳其要建立新關係,最大的阻力並不在國內,而在海外。極具影響力的海外亞美尼亞社群,自60年代以來就不斷要求歐美各國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如今全世界已有20多國國會立法承認大屠殺。日前美國眾議院外委會又通過了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法案,引起土耳其高度關注。美國總統歐巴馬、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希拉蕊過去都是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同情者,但為促成亞美尼亞與土耳其的和解,歐巴馬政府緊急通知國會,不要把議案送眾院全院表決。


大屠殺爭議難解
大屠殺在土耳其同樣是複雜的問題。極端民族主義者和軍方向來反對平反大屠殺;為了大屠殺,許多土國的知識份子都受到迫害,著名的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歷史學家阿克侃和試圖化解兩個族群相互猜忌而遭殺害的亞美尼亞裔報人丁克。土耳其的民族主義者希望兩國間的和解可以徹底埋葬大屠殺的爭議,但目前雙方簽訂的兩項協議不但亞美尼亞族群難以接受,土耳其人也無法笑納。亞美尼亞掛心大屠殺的歷史定位,土國則關切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關係。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90年代曾發生軍事衝突,土耳其支持族裔相近的亞塞拜然,封鎖了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邊界,同樣亞塞拜然也封鎖了亞美尼亞邊界。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的協議完全避過「兩亞」衝突,引發泛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反感。而雙方同意共同研究歷史問題,又讓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同情者認為他們幾個世代的奮鬥和研究全部歸零。
土耳其有心執行新的睦鄰外交政策,陸路國亞美尼亞也盼早日突破聯外困境。儘管邊境經濟活動已經非常活躍,雙方的務實派也都願意達成和解,可是歷史問題仍然像是幽靈一樣籠罩著兩個族群,在和解之路上埋下不定時炸彈,隨時可以毀滅雙方剛萌芽的善意與願景。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