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清乾隆二十七年〈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
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
黃春和,北京首都博物館研究員
清乾隆〈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 佛龕 H:13cm 白度母像 H:7.6cm(北京保利)
清代把崇重藏傳佛教作為安撫北方蒙古民族的重要國策,乾隆帝禮敬三世章嘉國師、六世班禪,在皇宮和皇家苑囿興建雨花閣等多座佛堂,在北京和承德等地大興寺廟,為藏傳佛教所作功德無計。乾隆皇帝對藏傳佛教的崇重,不僅旨在加強民族團結、穩定邊疆社會,而且還有其篤信、實修和祈福的個人需求。清乾隆〈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就是重要物證,其精細的工藝、獨特的選材、寓意深刻的題材,充分體現清代皇家藝術鮮明特點和乾隆皇帝崇佛祈福的真實人生。「嘎烏」是藏語音譯,即奉置護身佛的盒子。藏民出外多佩戴嘎烏,一方面用以護身,保佑平安,另一方面也有裝飾的作用。在古代社會佩戴嘎烏是蒙藏民族重要的信仰習俗,其來源應當與其遊牧生活密切相關。
這件嘎烏以純銀製成,形同小佛龕,龕身呈半圓形,頂出尖拱。正面安置嵌入式龕門,龕門中央安裝透明玻璃,邊緣雕刻火焰紋,下方雕刻一排規整的蓮花瓣,透過玻璃門,可以隨時觀想到龕內供奉的佛像。龕身兩側面高浮雕佛教八寶圖案。八寶又稱「八吉祥」、「八瑞相」,是藏傳佛教中常見的裝飾紋飾,具有吉祥、圓滿、幸福等豐富象徵意義。佛龕背面自右至左依次陰刻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銘文,銘文內容完全一樣,漢文內容為:「乾隆二十七年八月初四日欽命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認看供奉硨磲成造白救度佛母。」打開龕門,其內供奉與龕背銘文吻合,為硨磲雕成白救度佛母像一尊,龕內有金線織內襯、護套及小黃檀木托板,皆保持原狀。佛龕下部有束腰式台座,台座邊緣亦以纏枝蓮進行裝飾,束腰上飾寶珠紋。台座下有裝藏,封底板中央刻劃十字金剛杵。嘎烏的整體形式與蒙藏地區所見大體一致,但造型之規範、作工之精細、裝飾之繁縟、品相之完好,是一般嘎烏無法企及的。
〈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尊像。(北京保利)
在這件嘎烏背面,自右至左刻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銘文,雖然銘文只有35字,但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供奉主尊白救度佛母像、白救度佛母像雕造材質、「認看者」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和「認看」時間乾隆二十七年八月初四日。其中,「認看」和認看者「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兩處內容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因為它們關涉到這件嘎烏及嘎烏內供奉的白度母像的雕造時間、嘎烏及白度母像的供奉級別與地位。
首先關於「認看」一詞,它是清代宮廷延請大活佛給佛像、唐卡確定名稱、年代、材質和產地的專用名詞。但是對於不同的認看物件,認看的意義和功用並不完全相同。如清代乾隆初期,乾隆皇帝授命三世章嘉國師、赤欽和阿旺班珠爾等多位駐京高級喇嘛,對清宮所藏大量佛像進行定名,今天在北京故宮收藏佛像中,有不少佛像上面拴有大活佛「認看」的白綾簽,上面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書寫認看內容,就是當時整理認看的結果。很顯然,這種性質的「認看」就具有鑑定的功用,包括鑑定佛像的神格、年代、材質和來歷等內容。再如清宮供奉的唐卡、佛像和法器中,有許多作品就是繪塑於乾隆時期,其時代和神格顯而易見,根本無需鑑別,而這些作品上也都出現「認看」的內容。顯然這種「認看」重點不在鑑別,而在於標示作品已經過大活佛加持和開光,「認看」真正用意即為加持和開光。這件嘎烏背面的「認看」意義正屬於後者,具有加持和開光的作用,因為其「認看」內容─佛像的神格和材質是顯而易見的,無需進行認真仔細的甄別。
「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是銘文中另一處重要內容。「阿旺班珠爾」是藏語音譯人名;「胡土克圖」是蒙古語譯音,漢譯為「有壽者」,是清王朝授予藏族及蒙古族大活佛的稱號,也稱「呼圖克圖」。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是清代著名活佛,其傳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但是以乾隆時期的轉世最有影響,他的事蹟屢見於當時各種史料和檔案中。他曾參與了《滿文大藏經》的編譯工作;主持參與眾多佛事活動,地位顯赫,是深得乾隆皇帝寵重的一位駐京大喇嘛。有阿旺班珠爾胡土克圖這樣身分極高的大喇嘛認看供養,足見這件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的級別與價值非同一般。
銀嘎烏內所奉主尊為硨磲雕刻的白救度佛母像。白救度佛母簡稱白度母,是藏傳佛教崇奉的二十一度母之一,因其身色潔白而得名,其殊勝功德就是能夠賜予眾生長壽,是「長壽三尊」之一,在藏傳佛教寺廟中供奉十分普遍。這尊白度母像形象特徵與常見無二,她跏趺端坐,頭戴花冠,頭頂束高髮髻,面形圓潤,五官刻畫生動逼真。上身不著衣,佩項圈、帔帛、手鐲和臂釧等裝飾,胸部雙乳高高隆起,下身著長裙,衣紋密集,具有較強寫實感。左手當胸結說法印,右手仰置右膝結施與印。全身共有7隻眼,分別是雙手、雙足各一眼,面部三眼,所以俗稱「七眼女」。這些眼象徵她能觀照一切眾生苦難,是觀音菩薩慈悲本懷的重要體現。但其選材及工藝非常特殊。白度母像的上身直到下腰部位用硨磲精雕而成;下身雙腿跏趺部位和其下束腰式蓮花座以純金整體鑄造;蓮花座下亦有裝藏,裝藏完好如初,封底板上刻有精美的十字金剛杵;雙腳亦為硨磲雕製;頭部花冠、耳花及周身的項圈、帔帛、手鐲、臂釧等裝飾皆以純金用錘揲技術打製而成;花冠及耳花、項圈上鑲嵌有綠松石。全身選材之講究、工藝之精細、繁複令人歎為觀止,顯示皇家造像不惜工本的實力,同時亦有其深刻的宗教寓意。全像共選用了金、硨磲和綠松石3種材料製作而成,體現出皇家造像品質之高貴。
〈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龕背銘文。(北京保利)
此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是稀有的清宮造像珍品。其形式獨特、造型完美、做工精細、用料講究,認看者之崇高地位,體現皇家崇佛的規格和等級。如此完美高貴的造像,除乾隆皇帝很難想像有人堪受此物,應是皇帝隨身供奉的佛像,以祈求延年益壽、聖壽萬年。1978年北京白塔寺白塔塔剎內發現了一件銅鍍金小嘎烏,內奉一尊高4.2厘米的赤金長壽佛像,嘎烏內外滿刻一部藏文《尊勝咒》,是乾隆十八年(1753)宮廷製作、敕令供於白塔塔剎內的重要藏品之一。此件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在形式、風格和工藝上與白塔寺發現的嘎烏及佛像極其相似,足可與之媲美。
近年來,清宮佛教藝術品頻頻現身市場,但如此形式的造像從未在國內市場出現。今秋北京保利首次推出這件銀嘎烏奉硨磲白度母像,對於廣大佛像收藏愛好者而言,可謂一時千載、千載一時之良機,一定會引起大家的關註和興趣。故筆者不揣庸陋,略述管見,以為隨喜功德!並預祝拍賣圓滿成功!
發表日期:2009/11/3
古美術 / 205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